《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小乘实有论或大乘实相论?(7)

分享到:

 

[22][22]   《大正藏》册45,页150中。
 

[23][23]   《大正藏》册45,页166下。
 

[24][24]   《大正藏》册45,页151上~中。
 

[25][25]   《大正藏》册29,页104下。
 

[26][26]   Liebenthal相信僧肇所言绝非有部观点,法的恒在或非恒在并非他的兴趣所在,他只是在说明诸法在从生起至消灭的历程中,可以说成是静止的(保持它们在相续中的位置)这个事实。参见W. Liebenthal, Chao Lun: The Treaties of Seng-chao. (Hong Kong: Hong Kong U. P., 1968)p. 34.
 

[27][27]   《大正藏》册45,页203下。
 

[28][28]   收于《莲池大师全集》(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民国62年影印),册3。
 

[29][29]   同前注,册4。
 

[30][30]   《卍续藏》册126,页448d。
 

[31][31]   同前注,页453d。
 

[32][32]   同前注,页455c。
 

[33][33]   《大正藏》册25,页171上~中。
 

[34][34]   憨山在牢山时期与写作《肇论略注》的年代,系依据Sung-peng Hsu, A Buddhist Leader in Ming China: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han Te-Ching. (University park: The Pennsylvania U. P., 1979)pp. 10, 75.
 

[35][35]   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台北:新文丰,1983年影印),册1,总页651~页652。
 

[36][36]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31云:「故论云:无容从此转至余方。释曰:此生此灭,不至余方,而有法体,是生是灭,故非大乘。大乘之法,缘生无性,生即不生,灭即不灭,迁即不迁,则其理悬隔。肇公论则含二意,显文所明多同前义。……观肇公意既以物各性住而为不迁,则滥小乘无容从此转至余方。下论云:故谈真有不迁之称,导物有流动之说。此则以真谛为不迁,而不显真谛之相。若但用于物各性住为真谛相,宁非性空无可迁也?〈不真空〉义,方显性空义,约俗谛为不迁耳。」(《大正藏》册36,页239中~下)性空之义本为「迁即不迁」,〈物不迁论〉则单指「不迁」义为真谛的内容,有别于〈不真空论〉完全展现「迁即不迁」的真谛之相。澄观判「不迁」为俗谛,多言僧肇文字的表面意义同于小乘之点,虽也点出深层文义契合大乘性空义理,但缺乏进一步的说明。
 

[37][37]   同注36,页652。
 

[38][38]   《卍续藏》册96,页289d。
 

[39][39]   《卍续藏》册96,页293b。
 

[40][40]   《大正藏》册45,页151中。
 

[41][41]   《大正藏》册45,页168下。
 

[42][42]   《卍续藏》册96,页293b。
 

[43][43]   《卍续藏》册96,页291b。
 

[44][44]   〈物不迁论〉文。见《大正藏》册45,页151中。
 

[45][45]   《卍续藏》册96,页293b。
 

[46][46]   《大正藏》册45,页205下。
 

[47][47]   《卍续藏》册96,页29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