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91
提要
佛教原属印度之宗教,为印度文化之一环。印度文化之特质是宗教的。印度宗教最高之伦理是求解脱;但仍以人文之伦理作基础。
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人文的,所以伦理也是着重人文的;而且,更偏向道德。所以中国人之「道德」,也几乎已成为「伦理」的代名词。
西方人的道德是论应不应该;其伦理则论善不善,其极致则是真、善、美,其神学家们则将真、善、美归之于上帝。
印度人之宗教伦理,有似西方宗教之伦理;其人文伦理则亦如中国之道德伦理。在印度各宗教中,耆那教与佛教是最主张和平的宗教。
本文则从佛教史、佛教文献,及其影响等方面检验其和平精神︰从佛教史看,凡信奉佛教后之印度国王,多由残暴而转变成仁王;就文献看,佛教文学、经典均无轻漫、粗鄙之文字,而且充满着慈悲济世精神;就佛教影响所及的国家,其国王,乃至民众多倾向和平。
佛教在印度史上,是被定位为「重商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乃至东南亚,亦形成繁荣地商业社会;而现代佛教在全世界亦正方兴未艾,亦值中国经济起飞之时代,对中国现代社会亦应有所反省。
关键词:1.伦理 2.佛教重商时代 3.人文精神
p. 292
一、引言
有的学者将印度佛教兴起之时代称之为「印度的重商时代」。[1]这是由农业、手工业所发展而成之商业时代;而我们现在所处之时代更是一新的重商时代。不过,
p. 293
现代之商业时代乃是由十八世纪之机器工业所引起之大变局︰由生产分配所引起巿场争夺,而致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又由消费分配而引起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冷战,形成两大集团。
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意识形态已日趋缓和,国际势力有待重新洗牌。中国分裂要求统一之契机,亦渐趋到来。两岸的经济均在起飞阶段,如何迎接新科技工业所引起之新重商时代,我们不妨藉佛教重商时代之和平精神,作为今日中国当今社会之反省。
以下笔者从佛教史、佛教文献及佛教影响来检验佛教的和平;最后对当代中国社会作一反省,以迎接中国新重商时代的来临。
二、从佛教史看
佛教在历史上所感化的重要历史人物,兹举阿阇世王、阿育王、大天与龙树四人为例。他们在未受佛教教化之前,或为杀戮成性的暴君,或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归依佛教以后都成明主,或大宗师。
(一)阿阇世王︰摩竭陀国(Magadha)频比沙罗(Bimbisara)王以一十五岁的少年即王位( B.C.546?),实行扩张政策,作了中部、东部地区诸国之盟主,礼敬宗教师,健全行政组织,训练强大作战象队,奖励商业贸易,保护传教师,可说其国力是空前强大。但最后为他的王子阿阇世(Ajata-satra)所弒。[2]
阿阇世王更是雄才大略,进一步将其保护国并吞;而收服了夕拉瓦斯地(Sravasti)、跋耆国(Vriji)、牯辛拉(Kusinagara)及帕瓦(Pava)等地。占领这些地方以后并在补怛罗(Sravasti)筑城,其梭纳(Sona) 城堡遗址至今尚还存在。在国内他消除异己,杀害旧臣,在印度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暴君。[3] 但他后来归依了佛教,[4] 也经常参加佛陀所主持之法会;而且阿阇世王请示佛法而命名之经典,
p. 294
有四种之多。[5] 虽然,他在归依佛法之后,已改过迁善,但他也因为信奉了佛教而笃信因果,因恐惧因果的报复而忧郁身死。[6] 也就是死于现代所谓之精神病吧!
(二)阿育王︰当公元 320年,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力山大侵入印度时,即受到以养孔雀为职业的犍陀罗笈多(Chandragupta)强力的反抗,待其扩张,征伐成功后即是所谓之「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其子毗陀沙罗王(Bindusara)所征伐之土地几乎统一了北印度以及东南印度的大部份领土,仅剩下凯灵伽(Kalinga)王国尚未被征服。毗陀沙罗王儿女也众多。原本要传位给他的太子苏深摩为王的。他的另一儿子阿瑟伽(Asoka),即阿育王在其亲信罗提掘多的促使下,杀害其兄及有关人员;反伪称重病,违背父令,不肯远征,暗自夺取王位,气死父王;甚至杀害忠谏之臣民有五百之众;有一次其宫女们只是偷偷采了宫庭庭院他最心爱的花,也一律加以处死;后来,又听罗提掘多献计,认为国王亲自戮人不好,而「简选恶人以治有罪」,于是,找到一名杀害父母的耆梨,来帮他执行杀戮工作。[7]
阿育王整肃内部以后,即决心征伐他父亲尚未征服的凯灵伽国。由于受到坚强抵抗,所以阿育王以嗜杀成性,便血洗了凯灵伽,为一次大的歼灭战。[8]
自此战役后,阿育王归依了佛教,深深忏悔,成了佛陀预言的转轮圣王。[9] 他之所以归依佛教正是如一般史家所说,
p. 295
是由于反省到战争之惨烈,而悔愧自己之嗜戮。
阿育王对佛教之贡献影响最大者,一为经典结集,[10]其次,是将地方性的佛教,普遍地传布到全印度,甚至今之缅甸、钖兰、克什密尔,乃至阿富汗以西,而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宗教。[11]
至于他的教化政策是远迈古今的︰诸如其个人放弃一切娱乐,鼓励后妃作慈善工作;以慈悲精神普遍设置义仓,人与动物均设有医院;广开大道,植树、设驿,供应茶水;废弃军备,仅保留司法、警察;在各地立碑为铭︰孝顺父母,友善动物,要人们看到自己灵性深处。[12]就是今之福利国家,由政府成立动物医院、放弃军备,这两点也是作不到的。
(三)大天︰根据《异部宗轮论》之所以佛教有上座部(Sthavira)与大众部(Mahasamghika)之分,是由大天(Mahadeva)五事所引起的。[13]
在此,我们先谈大天其人,据《大毗婆沙论》︰末土罗国有大商人子名大天,因其父经商在外,乃与母通,其父返,又弒其父,恐一苾刍知其罪,后杀了这位和尚;后其母又与他人有染,乃弒其母。过苾刍,求其剃度出家,未久,即通三藏,善能化导,国王数度请入宫说法。但「彼后既出(家)在僧伽蓝,不正思惟,梦实不净,然彼先(自)称是阿罗汉,而令弟子浣污衣。」[14]
大天犯母、杀父、杀比丘、杀母,按现代刑法他起码应被判三个死刑。由于佛教的慈悲,而度他出了家,他亦真能痛改前非,精进不已。但却经常自言自语地大叹︰苦哉!苦哉!也因其梦遗后,还要弟子洗渎衣,有同修指责他,他却为自己辩护道︰
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起、是名真佛教。
p. 296
大天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已证得罗汉果位的人也会受引诱、也有无知、也有犹豫不决之疑惑!也须接受教导才能入道,须以叫苦引起道心。他这种主张,获得了东方僧众及年轻比丘之拥护;所以就成为印度佛教史上大众部之开创人物;在西方,尤其长老级的僧伽则反对大天的主张,所以成为保守的上座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