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伦理学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3)

分享到:

我神弯弓矢,远中彼城郭。

一念尽烧尽,如火燃干草。

这位佛教徒即反唇相讥地说︰

汝等所供养,凶恶好残杀。

亦应生恭敬,狮子及虎狼。

于是,婆罗门带着怀疑地口语问︰那么,你们的佛一定是一位伟大的仙人,能以神咒灭人国土?如然,佛也很凶恶;如不然,佛就不算伟大!

这位佛教徒说道︰只有有贪、瞋、痴的人,才作凶恶的咒语。佛已断了这三毒,以慈悲化度众生,能服一切外道,还不伟大吗?[34]

(二)佛教对社会之贡献

事实上,佛陀反对有神论,反对阶级社会,提倡众生平等,是社会革命的宗教祖师,从佛陀本人之佛教到今天的佛教,佛教的寺庙、道场大多成为社会的教化中心,

p. 301

乃至教育中心。[35]

而且,寺庙往往也是财富社会化之分配所。从印度、中国、乃至其它亚洲国家之王公大臣、地主、绅士,对佛教之「供养」往往尽心竭力,无怨无悔,以求身、心平安。寺庙的住持们所募来的钱或庄严道场,成国家文化资财;[36]或创办事业,服务社会。 [37]至少每年有冬令救济,解决很多孤苦、贫穷的社会问题。其以宗教立场,办理社会救济比一般政府所办之救济工作更能达到教育、感化作用。

(三)佛教对邻国之影响

我们可分根植的、增益的两方面来说︰即是说,对本土文化浅薄之地区所发生根本的影响,亦即是受佛教根植之文化我们称为根植文化,如钖兰,中南半岛诸国;对本土文化已深厚的地区所影响的我们称为增益的影响,如中国、韩国、乃至日本。如相对地看,中国文化虽初期一度传到日本,但是,日本正式得到文化之根值,仍是自唐代传入佛教以后的事。兹分别论述如后︰

1.首先谈增益的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到先秦,无论文化思想、政法制度都已成熟,当佛教传入,中国正是此一文化轨迹之降孤期,有了佛教之传入,始有中国宋明诸子之理学发展,这不是说中国文化思想在隋唐已经沉没;而是,已沉淀在佛教思想中;亦即佛教中国化之形成,而过渡到宋明理学。[38]基本上,全中国人无论表现在学术、

p. 302

思想,乃至生活上都与佛教思想有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佛教对中国之影响是增益的。

至于朝鲜半岛,自先秦、隋唐,乃至宋明,与中国文化都有着密切关系,所受佛教之影响与中国虽然不是同步,也只是先后之不同,我们称之为「次增益的影响」。

而日本虽然与中国、朝鲜半岛,同一文化圈;但其早期文化由朝鲜半岛从中国传入日本。诸如最早之千字文......徐福等之移民并未使日本成为当时之现代化,直到唐代以后,佛教传入日本,有了文字,自第八世纪才有文化可言。所以说,实际上看,佛教对日本的影响是根植的影响。[39]就此而论,日本之「大化革新」实在是「大化创新」。这并不是说,佛教影响了日本的大化革新︰而是佛教传入日本后,中国文化才在日本随同佛教起了根植之影响。所以我们仍然将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列为增益的影响。

2.其次,我们论佛教所根植影响的地区︰

(1) 先说西藏与蒙古。西藏,古称羌,历来为中原之外患,直到唐贞观十五年(641)将文成公主和亲,以后始有印度僧侣莲花戒等相继入藏,西藏才有佛教。弃宗弄赞卒(649)后,吐蕃与唐来往不多。唯高宗显庆三年(650)冬十月,吐蕃赞普也曾来请婚。[40]自此以后用梵文字母创造了西藏文;以佛教作为政法制度;以佛教代替了原来苯教的信仰;由武力转向和平。[41]

蒙古自黄帝时代到唐宋都一直是中原的外患,但长久以来均无文字。元宪宗时,皇帟忽必烈底定吐蕃,佛教萨迦宗之教宗入元,为皇帟「潜邸旧侣」中的主要人物,说服了皇室信仰佛教。其侄子八思巴,早年随其伯父入朝亦深获信任,在至元六年(1269)奉命以梵文及藏文之音韵造文字始有蒙古文,当蒙古佛教化以后,蒙古对于中原之威胁也缓和了。[42]

(2) 其次,论中南半岛︰在佛陀时代,尤其在阿育王时代,印度人的海上探险、贸易、向来没有中断,甚至更可追溯到印度奥族(Austriloids)之长期经过南太平洋向澳洲迁移,

p. 303

成为澳洲人的土著。[43]因此说︰「从第二至第五世纪之间,类似印度殖民王国已分别在马来西亚之槟榔屿、高棉、安南以及爪哇之苏门答腊等各岛存在;而且,该地区的有些国王的姓名,就是印度人的姓名;甚至,他们的宗教、社会民俗习惯、语言、文字都已印度化了。」[44]

从历史与文献上均可证明印度人确实在当时之扶南,即今寮国之南部建立了坎布伽王国(Kambuja),隆盛时几乎占领了中南半岛全境,先后有国一千多年,最有名的伽耶王朝(Jaya)以其一、二、七三世之国王最为有名,到七世以后更深受佛教影响,渐渐放弃武力政策,国势日微。占婆与吴哥窟之建筑及其文献均可证明。也是世界性的文化财。[45]

至于今日之室利兰卡,印度人向来称其人民为罗剎。罗剎在吠陀(Veda)中称之为魔,后又形成为酋长统治之海盗国度。[46]到大乘佛教《楞伽经》中,主持集结成该经之会主就是该岛之楞伽城王。虽然该岛至今仍属小乘佛教,可是以后,在印度文献中,似乎再也没有对该岛有轻视性的文字之记载。

现在,我们可以对佛教增益与根植影响作一结语了︰凡佛教根植影响的地区,其所受平和性的影响即较深;凡受佛教增益影响之地区其所受之平和性则较浅。至于为何如此,我们在下面将会检讨此一问题。

五、对中国社会之反省

(一)中国人文思想之源头

世界人类文化有一共同点,即在母系社会时代为缅怀母亲的死亡而拜共同之象征,即女性之生殖器;但到了大狩猎以后,男人占有勤劳之优势地位,而崇拜男生殖器。如近东之宗教向西发展之十字架;印度之湿婆(Siva)、[47]中国之拜祖宗都是此一信仰之遗迹。不过,犹太教一系之宗教,及印度之宗教,演为创造神;而中国则未形成创造神之宗教,仍保留崇拜祖宗之宗教形式。

p. 304

如中国之「祖」字是从示、从且。示,表示祭祀,[48]示以吉凶也,「│」示祖宗,「一」示天地之道,「二」神在天地大道之上,「小」神在左右,即孔子所说︰「祭如在」、[49]「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50]「且」,原来象形之字为「□」亦即是男性生殖器。演变以后成为墓碑形状,所以中国文化是人文的;孔子的祭祀观,是「祭如在」,如果真有神在,就算拜祭了神;如没有神,也费事不大。孔子这种祭祀观,是现实的,也代表了中国传统以来的人文思想。[51]也正是存疑神道,「民惟邦本」的儒家道统思想。中国历代皇帟称之为「天子」,亦即形式上之政教合一;可是中国皇帟都藉天子之名,行统治之实,其目的是要在万民之上,「享受人极」。[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