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汉魏两晋佛教史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消费(3)

分享到:

   必须指出,统治集团滥设斋会,除了传播宗教,扩大影响,麻醉别人也麻醉自己外,还有一个追求艺术享受的动机。因为斋会总是伴随许多隆重的仪式,特别是与某些艺术如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相联系。苟济指斥佛教十大罪状,其中第九条是“设乐以诱愚小,俳优以招远会。”(注:荀济《论佛教表》、《全后魏文》卷51)范缜《神灭论》也谈到同样的问题:“诱以虚诞之间,欣以兜率之乐……粟磬于堕游,货殚于泥木。”说明当时很多人是抱着欣赏、娱乐的目的来开展或参加佛事活动的。
   这种情况洛阳十分典型。前面提到长秋寺有“六牙白象负释迦像”,每年的“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师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骧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像停之处,观者如堵,迭相践躍,常有死人。”(注:《洛阳伽蓝记》卷1 城内)景乐寺“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嘹亮,谐妙入神”,“奇禽怪兽,舞抃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睛迷。”(注:《洛阳伽蓝记》卷1 城内)当时洛阳其他寺庙斋会的情况大体类似。据《洛阳伽蓝记》卷3记载,洛阳宣阳门阊阖宫前, 每年五月八日有一千余躯录像在此集中,“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成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这些材料充分说明,当时寺庙斋会甚多,有的斋会还是众多的寺庙联合举办。斋会的内容丰富多彩,隆重的宗教仪轨,奇特的佛象陈列,丝管百戏,舞袖歌喉,幡幢香烟,金花宝盖,宗教的诱惑与艺术的感染交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法侣,名僧德众。
   情况十分显然,斋会所形成的许多热闹而奢华的场面,确已成为上流社会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善男信女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观看这些仪式和场面,除了宗教的虔诚,还包含着大量欣赏的成份,宗教的狂热中,包含着对艺术的狂热。而正是这种欣赏的动机,进一步促使佛事的奢侈化。
     4、服食烧炼,“假外物以自坚固”
   魏晋南北朝道教经过一系列改造而完全贵族化,其主要表现就是提倡烧丹炼汞,追求长生之术。葛洪是烧丹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他著《抱朴子》一书,内篇言道,外篇讲儒,攻击原始道教为妖道、鬼道,主张采药炼丹,养生延年。该书被历代统治者奉为道教经典。东晋南朝,出现了不少道书,其中陶弘景的《真诰》二十卷一直保留到现在。北朝在魏太武帝时,道士寇谦之“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税钱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注:《魏书•释老志》)完成了对原始道教的改造。
   随着被改造的道教的广泛传播,士族豪门烧炼金石以求生长的人日渐增多。所谓烧炼金石,即烧炼金丹、玉液。名目甚多,或称黄白(黄金、白银),或称铅汞,或称炉鼎,或称龙虎,都是指的炼丹,不过所取角度不同,黄白铅汞言原料,炉鼎言器具,龙虎言水火。当时人们认为吃了可以长生的药很多,葛洪按其作用排了一个队: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以下依次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仙药之上者为何推丹砂呢?葛洪作了一个解释:“老子之诀言云:子不得还丹、金液,虚自苦耳。……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销,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捍其肉也。”(注:《抱朴子•内篇•金丹》)吃了不朽的东西,人即可以不老不死,原来是源于一种非常机械,非常简单的思维方式。
   但是迷信这种药物的人不少,而且都是上流社会的人。这种人可以上推至那些玄学的提倡者。“晋人多服寒石散,……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宴,宴少而富贵,故服寒石散以济其欲。”(注:《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5年,胡三省注)此风一开, 效之者接踵。稽康“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注:《晋书•稽康传》)皇甫谧“初服寒石散,而性与之忤,每委顿不伦。”(注:《晋书•皇甫谧传》)王羲之好服食养性,采药不远千里。许迈饵术涉三年,时欲断穀。张孝秀“服寒石散,盛冬能卧于石”。(注:《梁书•张孝秀传》)陶弘景合成飞丹,色如霜雪,据说梁武帝服之体轻。拓跋珪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令死罪者试服,多死,而珪犹深信,访求不已。拓跋嗣“服寒石散,频年药发。”(注:《资治通鉴》宋武帝太初三年)崔浩修养性服食,以国师事寇谦之。高洋命术士合成九转金丹,置之玉匣说:“我贪人间作乐,不能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耳。”(注:《北史•艺术传》)
   这些一心只想成仙的人,究竟吃了一些怎样的东西,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葛洪《金丹篇》提到很多丹名,他认为最好的是“还丹”及“金液”。“还丹”又名“神丹”,成之凡九转,故又名“九丹”。他认为“九丹”诚为仙药之上法,然合作所用杂药居多,若四方清通者市之可具,若九域分隔,则物不可得也。又当起火昼夜数十日,伺候火力,不可令失其适,勤苦至难,故不及合金液之易也。”(注:《抱朴子•内篇•金丹》)所以他主张合金液,金液效果与还丹同,制作却简易得多。“合金液唯金为难得耳。古秤一斤,于今为二斤,率不过三十许万,其所用杂药差易具,又不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成矣。都合可用四十万而得一剂,可足八仙人也。”(注:《抱朴子•内篇•金丹》)无论是做还丹还是做金液,都有许多讲究:其一是入名山,其二是祭太乙、元君、老君、元女;其三是绝人事,特别是不能让所谓“俗闻愚人”经过闻见;其四是斋戒百日,不食五辛生鱼等。
   葛洪还提及其他许多丹名和做法,略举数例说明之。
   “第一之丹名曰丹华。当先做元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砺、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以二百四十铢合水银百斤火之,亦成黄金,金成者药成也。”(注:《抱朴子•内篇•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