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

分享到:
作者简介】刘长东(1967-),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内容提要】在宋政府的寺院管理中,五山十刹是等第最高、朝廷干预程度最强的一类官寺;其详细记载见于明清文献。学界或有视其为信实的材料并据以立论,而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这些记载是真伪参半的,并就禅院五山十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关 键 词】宋代|五山十刹|寺制|政教关系

   据明清文献的记载,宋宁宗嘉定年间佛教寺院有所谓五山十刹的制度。关于此寺制,中外学者多有所论,自日本伊东忠太在上世纪初发表考论之文后,忽滑谷快天、鹫尾顺敬、竺沙雅章、石井修道,我国的胡适、黄敏枝、释东初、杨曾文、严耀中、张十庆等皆尝专论或言及之。盖因有关宋代五山十刹的材料原本就极有限,故近百年来,在中国古文献中被发掘出的最基本的直接材料仅约十条,论者们据之讨论了此寺制在宋代的起源及其住持任命情况,或复藉日本古文献的材料,探讨了其对日本寺制的影响等问题;且有的论者对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未尝有疑,而作为信实无虚的材料并据以立论(注:参伊东忠太《五山十刹图汇就て》,《佛教史学》第1编第4号第1-16页,1911年;忽滑谷快天1925年初版《中国禅学思想史》,朱谦之译本第5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鹫尾顺敬《日本禅宗史の研究》第234-252页,金尾文渊堂1947年;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第102页及第108页,同朋舍1982年;石井修道《中国の五山十刹制度の基础的研究(1)-(4)》,《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第13-16号,1982-1985年;胡适《中国佛学史》第615-616页、第621-625页,中华书局1997年;释东初《中日佛教交通史》第428-433页,台湾东初出版社1989年;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第313-317页,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杨曾文《日本佛教史》第489-49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严耀中《江南佛教史》第289-2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张十庆《五山十刹图与南宋江南禅寺》第19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但我们倘作深入考察,则会发现在宋代的所谓五山十刹说中,既有信实的成分,亦有不尽可靠之处;明清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谓是真伪参半。本文拟对宋代五山十刹说的信实性试作考订,并对禅院五山十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略作探讨。

     一、关于禅院五山十刹奏立说的信实性

   关于宋代的五山十刹寺制,最早的较详记载见于明宋濂的两篇塔铭:“浮图之为禅学者,自隋唐以来,初无定止,唯借律院以居。至宋而楼观方盛,然犹不分等第,唯推在京巨刹为之首。南渡之后,始定江南为五山十刹,使其拾级而升。”(《天界善世禅寺第四代觉原禅师遗衣塔铭》)“古者住持各据席说法,以利益有情,未尝有崇庳之位焉。逮乎宋季,史卫王奏立五山十刹,如世之所谓官署。其服劳于其间者,必出世小院,候其声华彰著,然后使之拾级而升。其得至于五名山,殆犹仕宦而至将相。”(《住持净慈禅寺孤峰德公塔铭》)(注:《宋学士文集》卷25,第213页;卷40,第316页;《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明朱国祯也论及此寺制,所言与后一塔铭大同,应本于宋濂之说(注:《涌幢小品》卷28“住持”条,第669-6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是则五山十刹据说为史弥远所奏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三亦云:“净慈禅寺,……嘉泰四年(1204)复毁,嘉定十三年(1220)复建,……时宰臣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注:《西湖游览志》第30-3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田汝成所言的嘉定年间,正是史弥远在相位之期,则其与宋濂的记载是一致的。又,明释广宾《上天竺山志》卷十二:“宋史弥远,四明人,当国日奏列五山十刹,比仕官之九棘三槐,仍分禅教,如文武班;僧必出小院,声华彰著,拾级而升。”(注:《上天竺山志》第383页,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其说法也大同于上引者。明代人不仅对宋代五山十刹制的奏立等问题有较详记载,且还指出禅院和教院各有其五山十刹,并俱指实其寺名,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踪》云:“嘉定间(1208-1224)品第江南诸寺,以余杭径山寺,钱唐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育王寺,为禅院五山。钱唐中天竺寺,湖州道场寺,温州江心寺,金华双林寺,宁波雪窦寺,台州国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灵谷寺,苏州万寿寺、虎丘寺,为禅院十刹。以钱唐上天竺寺、下天竺寺,温州能仁寺,宁波白莲寺,为教院五山。钱唐集庆寺、演福寺、普福寺,湖州慈感寺,宁波宝陀寺,绍兴湖心寺,苏州大善寺、北寺,松江延庆寺,建康瓦棺寺,为教院十刹。杭州律院,……不在五山十刹之列。”(注:《西湖游览志余》第26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明郎瑛《七修类稿》也载有以上内容(注:《七修类稿》卷五“五山十刹”条,第55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不仅在寺院名称和次第上全同于前者,且前者在教院五山中漏写一寺,后者亦然;而后者成书略晚于前者(注: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似与《西湖游览志余》同时撰写,前书初刻于嘉靖26年(1547年),而郎瑛《七修类稿》大致编成于嘉靖末年。参三书之《出版说明》。),可见郎瑛的记载是节抄田汝成的,二者在传承上属同一系统。另外,日本也有中国禅院五山十刹的记载,见无著道忠(1653-1745)《禅林象器笺》(注:《禅林象器笺》卷1“五山”条和“十刹”条,第6-11页,《佛光大藏经》本,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但其所言与田汝成一系的记载在寺院名称和次第上皆有异,这说明二者的传承系统不同。不过二系在寺名上的出入只是禅院十刹中的两寺,第一处异同是田汝成书的第四刹作金华双林寺,而无著道忠书的第八刹作云黄山宝林寺;《明一统志》言“宝林寺”“在云黄山下”(注: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2《金华府•寺观》,第715页,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此寺显然与无著道忠所言者为同一寺,而据雍正《浙江通志》所言“宝林禅寺”“即今双林寺也,《金华府志》:‘宋治平二年赐今额’”(注: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232《寺观七•义乌县》,第41页右,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朱中翰《双林寺考古志》,《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9册第79页,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则见宝林即双林寺。第二处异同是田汝成书的第八刹作建康灵谷寺,无著道忠书的第三刹作蒋山太平兴国寺;而据明徐一夔《敕赐灵谷寺碑》和明释幻轮《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二载,蒋山寺在明洪武中曾迁寺址,并被明太祖赐改寺名为灵谷(注:《始丰稿》卷11,第9页右至第11页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大正藏》第49册第931页上。),可见建康灵谷寺即蒋山太平兴国寺;二系之出入,特实同而名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