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文献过眼记》,《敦煌研究》2003年第1期
8.《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两件回鹘文佛经残片研究》,《敦煌学辑刊》2003年第2期;
9.《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三件佛经残片研究》,《民族语文》2003年第6期。
10.《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文献译释研究(一)》,《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文献译释研究(二)》,《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文献外,分散研究其它回鹘文佛典的成果还有很多,兹不一一列举。
在敦煌地区的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等石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比较特殊的回鹘文佛教文献,那就是石窟中所见的回鹘文题记。经笔者普查,现已发现者约有300余条,其中以榆林窟为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在现存的41个洞窟中,可见到回鹘文题记的就有20个,计有190条,590余行。莫高窟次之,现已发现的也有 100余条。这些题记大多书写于石窟的甬道壁上,其中为数最多的是游人、香客的题辞,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壁画榜题和回鹘供养人题记。在通常情况下,题记书写者一般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与官衔,何时、何因从何地来此,又在这里做了什么样的功德善事。这些都是当时真人真事的确切记录,一般不见于史书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宋元时代敦煌、河西乃至丝路地区的回鹘佛教状况提供了最原始、最直接的资料。遗憾的是这些题记大都漫漶不清,难以辨识,经过数年努力,我们也仅刊布了其中的十余条。[15]
在9~13世纪回鹘佛教兴盛的时代,信徒们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开凿洞窟,妆銮佛像,彩绘壁画,蔚为大观。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首都,吐鲁番一带佛教非常兴盛,伯孜克里克千佛洞至今还留存著相当丰富的回鹘壁画,其艺术特色,在贾应逸《高昌回鹘壁画艺术特色》(《新疆艺术》1989年第1期,43~48页)和任道斌《关于高昌回鹘的绘画及其特点》(《新美术》1991年第3期,31~40页)二文中有著精辟的论述。笔者与赵崇民则撰文探讨了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内容最为丰富的第20窟的壁画与榜题(《新疆艺术》1992年第6期,51~56页)。
吐鲁番以北的北庭是高昌回鹘王国的夏都,这里的回鹘佛寺遗址中也存留有与伯孜克里克艺术风格一致的佛教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新疆吉木萨尔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考古》1987年第7期,618~623页)以及古丽比亚、柴剑虹所著《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争分舍利图试析》(《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1996年,167~172页)从佛寺考古、艺术风格和壁画内容诸方面对该遗址的回鹘佛画进行了论述。
敦煌回鹘佛画近来也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刘玉权发表了《关于沙州回鹘洞窟的划分》(《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文集·石窟考古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1~29页)和《沙州回鹘洞窟的艺术》(《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东京:平凡社,1990年,240~253页)二文。前者将沙州回鹘洞窟划分为前后二期,笔者在《论沙州回鹘王国(On the Sha-chou Uighur Kingdom)》(《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Journal)》1994年第38卷第1期,80~107页)中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前期划分较为可信,但对后期的归类问题较多,主要是忽略了回鹘政权的存亡问题。笔者还曾与牛汝极合撰《敦煌回鹘文书法艺术》(《敦煌吐鲁番研究论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517~531页),以文献、石窟题记与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为依据,探讨了回鹘书法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最后,应予提及的是近期出版的几部专门研究回鹘佛教或与之密切相关的专著。
其一是耿世民撰写的《敦煌突厥回鹘文书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该书分突厥回鹘历史概述、新疆和敦煌古代语文的发现和研究、古代突厥文、回鹘文四个章节对古代回鹘文文书作了全面介绍,佛教文献更是其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