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印度佛本生故事在回鹘中的传译与影响

分享到:

摘要: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古代回鹘文写本和印本中,有佛本生故事残卷数十件,说明在10至14世纪回鹘文流行的时代,这种故事在古代回鹘人中的流传是相当广泛的。从内容较为丰富的《善恶两王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回鹘人在接受佛本生故事时,并非局限于简单的翻译,而是根据需要能动地进行修改,以适应本民族的表述习惯。回鹘文佛本生故事的流行,对后世维吾尔族的民间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流行于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尤其是动物故事中,仍不难到印度佛本生故事影响的遗迹。  

一、回鹘文佛本生故事残卷概说

 
  
佛本生故事,梵文、巴利文均作Jātaka,记述的是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行业。古代印度相信生死轮回。不论人或动物,只要降生,就必有所为,或善或恶,不出二途。有因即有果,这就决定了它们转生的好坏。如此轮回,永不止息。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只是一个菩萨,未跳出轮回的圈子,故必须经过无数次的转生,才能成佛。[①]

早在部派佛教时就有“七佛”之说,即在释迦之前已有六个佛,释迦是第七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释迦之前有燃灯佛,与前六佛组成“过去七佛”。而释迦本人又有他的过去世。《佛说梵网经》卷下说到佛陀“今来此世界八千返”。[②] 亦即佛陀在此娑婆世界已经过无数轮回。根据这种观念创造出的描写佛陀前世功德的故事,就是本生经(Jātaka),音译阇陀伽经。后凉昙无谶《大般涅槃经》卷十五云:

 

何等为阇陀伽经?如佛世尊本为菩萨修诸苦行,所谓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作罴、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所可受身,是名阇陀伽。[③]

 

这些本生故事称,释迦在前生为菩萨时,曾经是国王、王子、长者、贤士、善神、天人,甚或是动物中的狮子、猕猴、大象、羚羊、兔子、狼、狗、猪、鹿及空中的啄木鸟、乌鸦、兀鹰、鹌鹑和水中的鱼、蟹、乌龟、鳄鱼等,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最后才成为佛。这些故事原以神话、童话、寓言、传说等形式在南亚诸地传播,后经过佛教徒的加工,增添了相应的宗教色彩,并将其附会到释迦牟尼的身上。这类故事数量是相当大的,其中有不少被译成回鹘文字,广为传播。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回鹘人于8世纪中叶所创制的一种文字。由于当时回鹘主要以游牧为生,文化欠发达,故这种文字并未流行,使用范围有限,故存留文献甚为稀少。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灭亡,部众大部西迁至河西走廊、西域及中亚诸地,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甘州回鹘王国、沙州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回鹘文也随之播迁,以占据丝绸之路孔道的优势,影响迅速扩大,在宋元时代发展成为东起河西走廊,西抵中亚诸地的通用文字之一,被广泛运用以书写诏告敕令、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契约文牍和历法医籍。他们用这种文字翻译了为数众多的佛教经典。[④] 遗憾的是,随着佛教在回鹘中的衰落和代之而起的伊斯兰教的兴盛,回鹘文逐步为来自西亚的代表着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文字所取代,自15世纪以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不为人知的“死文字”。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域、敦煌等地考古、探察工作的展开和大批回鹘文佛教文献的相继出土与研究刊布,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勾勒出10至14世纪间回鹘佛教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任何一件回鹘文佛教典籍,不管其尺寸大小,文字多少,都能为我们提供前所未知的信息,都是弥足珍贵的。这里所述的回鹘文佛本生故事即为研究古代回鹘佛教与民间文学及其相互关系的极为难得的资料。

今天所知的回鹘文佛本生残片较多,但由于这些文献多为残片,译释困难,故长期未引起国际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故刊布较少。直到1964年,美国学者波普还曾写道:“从未发现有本生故事的回鹘文译本存在。” [⑤] 这一状况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不仅研究著作稀少,而且很少有人提及,故回鹘文佛本生故事长期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笔者特将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回鹘文佛本生故事写卷、印本等略加整理,并简要地作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