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生故事,常常是一些优美动人、寓意深刻、诙谐风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笑话与寓言等,藉由它们,文学得以与宗教遇合,以其丰沛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故事情节,精心运用多回响多丰韵的修饰语言,注入宗教的奥义之中,使文字媒介和讯息深刻互动,彰显出直觉的形象,从而开掘出宗教内蕴的意旨。佛教与本生故事的有机结合,使信众在欣赏故事的闲适心境中来体味佛教的奥义,感受圣界与世俗的联系,直接触动人的宗教情怀,成为善男信女进入佛理奥义的方便法门。[43] 这里且看义净译《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15所收《啄木鸟本生》:
佛告诸苾刍:提婆达多,复有无恩无报之行。汝等谛听。往昔之时,有一山林,种种花果,时有一鸟,名曰啄木。其林一边,有师子王,寻常杀鹿而食,后杀一鹿,遂便食啖,骨横咽中,不能得出,痛苦多时,不能得食,羸劣饥瘦。彼鸟游戏,见师子王,即便问曰:“阿舅,何故羸瘦如此?”
师子答曰:“我有痛苦。”
时鸟问言:“何故痛苦?”
其师子王广如上说。鸟复报曰:“我为治苦。汝是诸兽中王,能报恩不?每日之中常与我食。”
师子王报曰:“依汝所须,常能供给。”
鸟便思念:“我作方计,除却其骨,待去却后,然始令知,待师子睡,方可除骨。”既作念已,暂游于树,求觅其食。时师子王,遇凉风吹,遂便美睡。鸟见睡已,以木着口,审细更看,遂入口中,衔骨而出。在于树上,待师子王睡眠觉后,将骨示之。时师子王须臾睡寤,遂觉喉中骨去无痛,蹲踞颦呻。鸟见欢喜,从树飞下,以骨示之。报师子云:“阿舅,苦痛皆由此骨。”
师子欢庆,报彼鸟云:“外甥,我久苦痛,今得除差,我欲一生,供养承事,唯愿外甥,日日来此。”
鸟闻此语,欢喜而去。
后师子王,正食鹿时,其啄木鸟,被鹰所逐,惊怖饥急,飞投师子,说被鹰逐,饥急怖事,愿舅赐我一餐之食。时师子王以颂答曰:“我当行杀害,恶性亦恶行,我牙齿锋利,入我口得出,应当自忻庆,今复更何索。”
鸟闻此说,亦以颂答:“物堕海中失,梦得寤时失,承事恶人失,救济无恩人,此更为大失,我从汝何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