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四娘道:“那瞎子练的是天竺武功?”
萧十一郎道:“至少瑜咖是天竺武功,那‘九转还童、无相神功’据说也是从天竺传来,两种武功本就很接近。”
瑜伽(梵文YOGO)本义为“轭”,引申为驽驭,调制之义,是佛教的专用名词,是从印度佛教传过来的,汉译佛典译为“相应”,指调控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相一致。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是指自我调制以修炼身心的工夫的通称。当然也是佛学文化的直接体现。
总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看到古龙是有一定的佛学基础的,并在其小说中具体地显现了出来。他一定是读过佛学经书的,不然他不会这么详细地写下这些文字的。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说古龙是深受佛教文化熏染的,和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佛门机锋
机锋是禅中之禅,机锋是做一个禅师应具备的能力。机锋的目的是为了度人,指导别人修行;淬炼自己的见地。若不是为了度人或度己,是不会有机锋法战的事情发生的。而度人也好,度己也好,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人必须先具有修行人的道骨。古来机锋的胜负,通常不在言语上是否占上风,言语上占便宜的可能输,言语上吃亏的也可能是赢,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修行人的骨头。因此,做禅师的第一课是机锋。看下面这一段描述:
《多情剑客无情剑》——
老人道:“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还差一点?
老人道:“还差一点。”
他缓缓接着道:“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渗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说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面上也不禁变了颜色。
少女道:“听了你老人家的话,我倒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来了。”
老人道:“哦?”
少女道:“禅宗传道时,五祖口念佛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老人道:“这道理正如‘环即是我,我即是环’,要练到这一步,已不容易。”
少女道:“但六祖惠能说的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所以他才承继了禅宗的道统。”
老人道:“不错,这才真正是禅宗的妙谛,到了这一步,才真正是仙佛的境界。”
少女道:“这么说来,我学的真谛,岂非和禅宗一样?”
老人道:“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到了巅峰时,道理本就全差不多。”
少女道:“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无人无物,物我两忘’时,才能真正到达化境,到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