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历代法宝记》所见达摩祖衣传承考辨(2)

分享到:

   达摩祖师所传的袈裟,是佛法的象征,在弘忍处的达摩袈裟后被慧能带回到漕溪,弘忍便对其弟子说:“佛法流过岭南。”一时随慧能参学者云奔雨骤,使岭南成为禅宗的中心。后来袈裟辗转到四川,给四川佛教,尤其禅宗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局面。对袈裟流传四川之事,杜斗城先生曾撰文考辨,怀疑智诜禅师从武则天处获得信衣袈裟一说其实是智诜系门人为取信于众而伪造的。[⑥] 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先生的推测虽不无道理,但仍有缺乏史料依据之嫌,就《历代法宝记》本身的记载来说,似乎并不支持这种推测。根据《历代法宝记》的记载,达摩所传袈裟在四川仅仅传递了四代。先由智诜将其传给处寂,再由处寂传无相,无相又传给了无住,但自无住以后便不知去向了。如果说袈裟来川是智诜系门人为取信于众而杜撰的,那么,《历代法宝记》的作者何以不让袈裟一直传下去呢?至少是可以多传几代的,那样岂不是更能达到弘扬保唐、净众禅法之目的吗?只有这样才符合情理,而不应该仅传四代,到无住手中就让之失传。质言之,达摩袈裟自入内道场供养后,历史上并无文字显示该袈裟后来在什么地方,只有《历代法宝记》中明示该袈裟随智诜入蜀。看来智诜禅师自武则天处得袈裟之说是可信的,并非虚构。

达摩袈裟之流落四川,对广大僧众信徒来说,佛教禅法自然亦随之流到彼处,从而使保唐派、净众派在佛教界之地位大为提高,荣耀一时。从程序上讲,四川禅派所传的达摩袈裟是有严格的传法授衣手续的。

下文据《历代法宝记》的记载,对达摩信衣在蜀地传承的情况,尤其是信衣失传的问题略作考论。

智诜其人其事,在《历代法宝记》中有详尽的记录,此外,净觉《楞伽师资记》、神清《北山录》、宗密《圆觉经大疏抄》、《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道原《景德传灯录》等书及吕温《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柳宗元《南岳弥陀碑并序》等文献也都有记载。这些文献可以证实,智诜是蜀地禅宗保唐派的开创者,后来形成的净众派,从师承与禅法上说,其实也属于保唐派系。[⑦]

智诜,俗姓周,汝南(今河南)人也,前后弘法30余年,于长安二年(702年)去世,终年94岁。先跟玄奘法师学经论,后闻双峰山弘忍大师,遂投奔忍大师习禅法,成为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由于《历代法宝记》是其后嗣所写,他的地位在书中排列第二,名列神秀之后。因早年跟玄奘大师学研经论,颇兼有文字因缘,先后造《虚融观》3卷、《缘起》1卷、《般若心经疏》1卷。前二种著作佚失,惟《般若心经疏》在敦煌文献中有存。

《般若心经疏》,具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又名《心经疏》,在敦煌文献中有7件,编号分别为:P. 4940、北为52(总4498)、北阙9、P. 3229、P. 2178、S. 7821。其中,P. 2178,《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定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首题“资州诜禅师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以九门分别疏释《心经》。[⑧] 长安二年(702年)六月,智诜命弟子处寂扶侍其生活起居,遂咐嘱信衣袈裟,云:“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则天赐吾,吾今付汝,善自保爱。”

处寂禅师(669~736年或648~734年),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东)浮城人,俗姓唐,又名唐和上,世代业儒,常习诗礼。十岁时父亡,遂投智诜禅师门下,以其根机顿熟而深得智诜和尚赏识。在智诜和尚应召入京时,他一路护侍,此后又跟随智诜回到德纯寺,传法20余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去世,享年68岁。《宋高僧传》卷20《唐资州山北兰若处寂传》称:“处寂者,异人也。”[⑨] 传中内容与《历代法宝记》中的有关记载颇有出入。处寂临终前,密传咐嘱法及信衣袈裟于东海无相禅师,云:“此衣是达摩祖师衣,则天赐诜和上,和上与吾,吾转付汝,善自保爱,觅好山住去。”

无相禅师(684~762年),俗姓金,故而又被时人称作金和尚。《宋高僧传》卷19《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载其为新罗国王第三子,先于郡南寺落发受戒,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泛海至唐西京长安,被玄宗召见,隶于长安禅定寺。有唐一代,有许多来自朝鲜和其它国家的僧人在中国内地活动,有的在佛学教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有的在立教传法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无相禅师便是其中之一。无相禅师后离开禅定寺,寻师访道,周游各地,最终到达资州德纯寺,拜谒处寂禅师时,恰因处寂禅师有疾,不便接见。无相禅师便燃一个手指为灯,表示供养处寂禅师并希冀处寂禅师疴疾早日痊愈。处寂禅师感其精诚,便收为弟子,留在左右,改名无相。随处寂学法二年,后去天谷山崖下苦修,草衣节食,食尽啖土。信徒为他建净众寺,在成都等地传法20余年,世称“东海大师”,成为净众派的创始人。安史之乱后,玄宗避难入蜀,他曾于内廷受供养。宝应元年(762年)五月,无相禅师以信衣袈裟咐嘱白崖山无住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