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部派佛教经典 >>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2)

分享到:

 瞋憂苦癡遍  邪見憂及喜
 疑憂餘五喜  一切捨相應
 上地皆隨應  遍自識諸受 

論曰。欲界所繫諸煩惱中。貪喜樂相應。以歡行轉遍六識故。瞋憂苦相應。以慼行轉遍六識故。無明遍與前四相應。歡慼行轉遍六識故。邪見通與憂喜相應。歡慼行轉唯意地故。何緣邪見歡慼行轉。如次先造罪福業故。疑憂相應。以慼行轉唯意地故。懷猶預者求決定知心愁慼故。餘四見慢與喜相應。以歡行轉唯意地故。已約別相說受相應。就通相說受相應者。一切皆與捨受相應。以諸隨眠相續斷位勢力衰歇必住捨受。欲界既爾。上地云何。皆隨所應遍與自地自識俱起諸受相應。謂若地中具有四識彼一一識所起煩惱各遍自識諸受相應。若諸地中唯有意識即彼意識所起煩惱遍與意識識受相應。上諸地中識受多少如前已辯。故不別說。已辯煩惱諸受相應。今次復應辯隨煩惱。頌曰

 諸隨煩惱中  嫉悔忿及惱
 害恨憂俱起  慳喜受相應
 諂誑及眠覆  通憂喜俱起
 憍喜樂皆捨  餘四遍相應 

論曰。隨煩惱中嫉等六種。一切皆與憂根相應。以慼行轉唯意地故。慳喜相應。以歡行轉唯意地故。歡行轉者。慳相與貪極相似故。諂誑眠覆憂喜相應。歡慼行轉唯意地故。歡慼行者。謂或有時以歡喜心而行諂等。或時有以憂慼心行。憍喜樂相應。歡行唯意故。在第三靜慮與樂相應。若在下諸地與喜相應。此上所說諸隨煩惱一切皆與捨受相應。相續斷時皆住捨故。有通行在唯捨地故。捨於一切相應無遮。譬如無明遍相應故。餘無慚愧惛沈掉舉四皆遍與五受相應。前二是大不善地法攝故。後二是大煩惱地法攝故。所說煩惱隨煩惱中。有依異門。佛說為蓋。今次應辯。蓋相云何。頌曰

 蓋五唯在欲  食治用同故
 雖二立一蓋  障蘊故唯五 

論曰。佛於經中說蓋有五。一欲貪蓋。二瞋恚蓋。三惛眠蓋。四掉悔蓋。五疑蓋。此中所說惛掉及疑。為如欲貪瞋恚眠悔唯在欲界。通三界耶。應知此三亦唯在欲。以契經說如是五種純是圓滿不善聚故。色無色界無有不善。然此五種純不善故。唯在欲界非色無色。何故惛眠掉悔二蓋各有二體合立一耶。食治用同故合立一。食謂所食。亦名資糧。治謂能治。亦名非食。用謂事用。亦名功能。由此經中作如是說。惛眠雖二食非食同。何等名為惛眠蓋食。謂五種法。一[夢-夕+登]瞢。二不樂。三頻申。四食不平性。五心昧劣性。何等名為此蓋非食。謂光明想。如是二種事用亦同。謂俱能令心性沈昧。掉悔雖二食非食同。何等名為掉悔蓋食。謂四種法。一親里尋。二國土尋。三不死尋。四隨念昔種種所更戲笑歡娛承奉等事。何等名為此蓋非食。謂奢摩他。如是二種事用亦同。謂俱能令心不寂靜。由此說食治用同故惛眠掉悔二合為一。諸煩惱等皆有蓋義。何故如來唯說此五。唯此於五蘊能為勝障故。謂貪恚蓋能障戒蘊。惛沈睡眠能障慧蘊。掉舉惡作能障定蘊。定慧無故於四諦疑。疑故能令乃至解脫解脫智見皆不得起。故唯此五建立為蓋。若作如是解釋經意。掉悔理應惛眠前說。以必依定方有慧生。定障亦應先慧障故。依如是理。有餘師言。此五蓋中。惛眠掉悔如次能障定蘊慧蘊。由此契經作如是說。修等持者怖畏惛眠。修擇法者怖畏掉悔。有餘別說。唯立五因。彼說云何。謂在行位。先於色等種種境中取可愛憎二種相故。後在住位由先為因。便起欲貪瞋恚二蓋。此二能障將入定心。由此後時正入定位於止及觀不能正習。由此便起惛眠掉悔如其次第障奢摩他毘鉢舍那令不得起。由此於後出定位中思擇法時疑復為障。故建立蓋唯有此五。今應思擇。他界遍行及見滅道斷有漏緣諸惑於彼斷位不知彼所緣。知彼所緣時而彼不斷。如是諸惑斷由何因。非要遍知所緣故斷。若爾斷惑總由幾因。由四種因。何等為四。頌曰

 遍知所緣故  斷彼能緣故
 斷彼所緣故  對治起故斷 

論曰。且見所斷惑斷由前三因。一由遍知所緣故斷。謂見苦集斷自界緣。及見滅道斷無漏緣。二由斷彼能緣故斷。謂見苦集斷他界緣。以自界緣能緣於彼。能緣若斷彼隨斷故。三由斷彼所緣故斷。謂見滅道斷有漏緣。以無漏緣能為彼境所緣若斷彼隨斷故。若修所斷惑斷由後一因。謂但由第四對治起故斷。以若此品對治道生則此品中諸惑頓斷。何品諸惑誰為對治。謂上上品所有諸惑。下下品道能為對治。至下下品所有諸惑。上上品道能為對治。如是義門後當廣辯。所言對治總有幾種。頌曰

 對治有四種  謂斷持遠厭 

論曰。諸對治門總有四種。一斷對治。謂無間道。二持對治。謂此後道。由彼能持此斷得故。三遠分對治。謂解脫道後所有道。由彼道能令此所斷惑得更遠故。有餘師說。亦解脫道。以解脫道如彼能令此所斷惑得更遠故四厭患對治。謂若有道見此界過失深生厭患。然此對治若欲善說。理實應為如是次第。一厭患對治。謂緣苦集起加行道。二斷對治。謂緣一切起無間道。三持對治。謂緣一切起解脫道。四遠分對治。謂緣一切起勝進道。諸惑永斷為定從何。頌曰

 應知從所緣  可令諸惑斷 

論曰。應知諸惑得永斷時。不可令其離相應法。但可令彼遠離所緣。令於所緣不復生故。斷未來惑理且可然。容令於境不復生故。過去諸惑云何說斷。若謂頌說從所緣言意顯遍知所緣故斷。此亦非理。不決定故。由此應說煩惱等斷定何所從。自相續中煩惱等斷由得斷故。他相續中諸煩惱等及一切色不染法斷。由能緣彼自相續中所有諸惑究竟斷故。所言遠分遠性有幾。頌曰

 遠性有四種  謂相治處時
 如大種尸羅  異方二世等 

論曰。傳說。遠性總有四種。一相遠性。如四大種。雖復俱在一聚中生以相異故亦名為遠二治遠性。如持犯戒。雖復俱在一身中行以相治故亦名為遠。三處遠性。如東西海。雖復俱在一世界中方處隔故亦名為遠。四時遠性。如過未世。雖復俱依一法上立時分隔故亦名為遠。望何說遠。望現在世。無間已滅及正生時與現相鄰。如何名遠。由世性別故得遠名。非久曾當方得名遠。若爾現在亦應得遠名。以望去來世性亦別故。若謂去來法無作用離作用故名為遠者。諸無為法作用說無。云何名近。若謂由現遍得無為故名近者。去來二世例亦應然。虛空無為如何名近。若謂過未更互相望由隔現在故名為遠。現望二世俱極相鄰。無為無隔故皆近者。則應去來鄰現在世。相望有隔故具二名。不應一向說名為遠。若依正理應說去來離法自相故名為遠。未來未得法自相故。過去已捨法自相故。等言為明舉事未盡。前言惑斷由治道生。道勝進時所斷諸惑為再斷不。所得離繫有重得耶。頌曰

 諸惑無再斷  離繫有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