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高僧 >>

太虚大师传( 第三章 怀抱高远 步履切实 )(5)

分享到:

  1916年夏天,太虚又写成《首楞严经摄论》,成为其在闭关时期写成的专论佛法的名作。该书以《楞严》的真如缘起论统摄大乘思想,抓住了中国佛学的纲要,以此融贯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教义。太虚曾据此多次向各界讲经弘法。然而作为佛门弟子,理应宣教弘法,对于各类毁佛言论,亦应奋起申辩。因此,太虚虽在头号,也作了大量文字同各种诋毁佛教的言论进行争辩。早在太虚初入佛门时,便因览《弘明集》等护教文献而植下护持佛教之慧根。1913年,北京召开第一届国会,太虚曾有《上参众两院请愿书》,要求政府根据信仰自由的条文,实行政教分离。此文针对康有为提出把儒教定为国教而发,因为一旦把某一宗教定为国教,其他宗教必受政治压迫。清末张之洞提出没收庙产兴儒学就是前车之鉴。文中还提出,凡佛教范围的财产、居宅、得完全由佛教统一机关(团体)公有,以兴办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政府应切实保护佛教徒的利益。太虚闭关期间也是常翻阅报刊杂志,一旦发现有非议佛教的论调,即不留情地予以批驳。时间一久,朋友们都知道太虚护教心切,喜作这类文字,因而每次看到报刊上有对佛教不利的文字,便转寄给太虚。曾有一位广东友人,在香港某日报上看到“一神教”徒写的文章,抨击佛教并驳斥太虚在《佛教月报》上发表的《无神论》一文,便将报纸寄给太虚,太虚便专作《破神执论》反驳。还有一次,有友人将《新闻报》上一篇底毁僧人的文章拿给太虚看,太虚当即引来伸笔,草成六七千字的反驳文章,以至一旁誊抄的人来都来不及,后太虚就将此文投往《新闻报》,竟也登了出来。那一阵子,太虚时常一口气写作数千字甚至万余字的辩论文,有时身染小恙,却因写作时太过投入,将满腔护教热诚抒发出来,情绪得到渲泄,身体的不适居然也消除了。太虚在此类文字中,不仅对近人言论,而且上及胡玫堂等史论,韩愈、欧阳修等古文,宋明理学等,凡有涉及毁损佛、法、僧的,无不据理严斥,并曾把这些文字编成《续弘明集》等,可惜未能留存。
  太虚于是1914年10月入普陀山闭关,原计划是三年时间,也就是到1917年秋季出关。然而,这年(1917年)的2月4日,适值立春,太虚早晨一觉醒来,突然动了念头要出关,于是让人去请了余法师前来开关。而了余自接任普陀前寺方丈以来,寺务繁忙,尤其是诸多文稿要请太虚拱写,因而早就希望太虚能早点出关好帮他的忙。现在听说太虚果真要出关,自是十分高兴地前去为太虚举行开关仪式。太虚当即坐了藤轿,在前、后寺、佛顶山等处转了一圈,并且遍访山中诸友。太虚闭关近三年,原来的充实学养,反思缺失,重拟改革构想等打算已基本完成。如今功德圆满,心中那种轻松、喜悦的感觉,自是难以言表,正所谓:山后山前霎时遍,春风浩荡白云间。”
  经过近三年与世隔绝的闭关生活的太虚,如今功成出关,收获不小。他专门剃了发,但保留了唇上的胡须,并摄影以作留念。从此,剃发留须便成为他独特的外形特征。(附照)当然,三年闭关给太虚带来的不仅是外貌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气质的不同往昔。如今的太虚,虽然尚未届而立之年,按传统的说法,依然是青春年少。然而近三年的闭关苦修,使太虚的意志得到了非同寻常的磨炼,他的壑智的目光中所折射出的那份从容与平和,表明他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偏激与狂放,更多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中流露出的稳健和坚忍。应该说,此时的太虚已初步具备指导中国宗教改革所需要的领袖气质

  新的改革设想已形成,但付诸实践绝不能再鲁莽,借鉴国外宗教改革的经验教训十分必要。特别是杨文会介绍过,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颇相似。因此,太虚出关后很快抓住了机会,东渡考察。

  由于数年闭关,太虚与外界友人绝少直接联系。因此出关后,虽然了余请他在寺中任职,但他游兴既动,还是谢绝了余的约请。在普陀山呆了十多天后,随即前往各处寻师访友。
  太虚先到宁波拜访师祖奘年。奘年因年事已高,几年前已将观音寺交与释妙的住持,然而妙和不久去世,接任的释如惠与妙和的徒弟矛盾甚深,为此还打起了官司。太虚到观音寺后,为了调停他们的争端,不得不逗留了几个月。
  不久太虚又往观宗寺寻访谛闲法师,不想竟在此邂逅老友仁山,交谈中得知由居士叶誉虎等人出资,已在观宗寺筹设观宗学舍,准备招收青年学僧,来此研习,而仁山已应约前来担任观宗寺辅讲。他告诉太虚,在观宗寺谛闲门下研修的青年僧人中不乏英才,并特意向太虚介绍、推荐了常惺。常惺以后也成为太虚的莫逆之交。
  太虚又到宁波天童、育王寺寻访了净心、宗亮等人。随后到了上海,拜望了王一亭居士。在普陀闭关期间,王一亭曾趁进香之便,去拜访过太虚,他们在重建近代佛教居士团体方面有一致看法。太虚此番出关后去回拜,王一亭不禁喜出望外,两由此结下深厚友谊。夏天,太虚到慈溪普济寺拜访玉皇。不久,两人一同去奘年住持的宝严寺度夏。到了秋天,太虚和宁波刘骧逵道尹(相当于市长)、汪旭初秘书、王志澄知事等一起去宁波接待寺寻访圆瑛法师,并游览了梁山伯庙。
  正在此时,圆瑛找到太虚,邀他前往台湾弘法。原来台湾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住持善慧打算举行法会,特请圆瑛前往台湾宣讲法,并已托圆瑛代请歧昌法师前往主持法事。然而临近行期,圆瑛因主持宁波拦待寺及福建会馆,事务繁忙,无法分身。因而转请太虚代他前往台湾。而在此以前,曾有台湾观音山凌云寺释觉净专程到洛伽禅室拜访太虚,激其前往台湾弘法。然那时太虚因忙于搞佛教改革,未曾应允。如今圆瑛约其赴台,太虚一听,有些踌躇。圆瑛便劝说道,自古成大事者,于者性、师法、游历诸项缺一不可,其中尤为游历为要。因游历所至,不只博识川陆都野、方土名物,更能练达人性世故,广知异风殊俗,从而对发展才性作用更甚,而师法亦取乎其中。因而劝太虚有机会不妨走出江浙一出,在游历中博采众长,磨练秉性。太虚闻言,深感有理,然而似乎对日本更感兴趣。太虚曾听杨文会讲过,自己也曾多次打听到,东邻日本民风廉察强悍,而其中得力于我佛金刚般若之旨甚多。而自己今生既已服膺佛学,况新加改进的佛教改革设想在付诸实践之前,也需要参考国外宗教改革经验教训。因此常怀赴日考察日本佛教近代化之想,只是困于时局变乱,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太虚对圆瑛提出,要他与台湾方面联系,如果台湾事毕,善慧能陪自己同游日本,便答应前去。不久,台湾善慧来函,恳请太虚赴台,并将陪其游历台、日各处。于是,太虚决定前往台湾。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