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关河的禅法(2)

分享到:

」:
 
 
     寄息故有六阶之差,寓骸故有四级之别。阶差者,损之又损
     之,以至于无为。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也。无
     为故,无形而不因。无欲故,无事而不适。(大正55,页43)
 
道安之注解安般与康僧会所注最大的不同在于不详述数、随、止、观
、还、净等六阶的内容及初、二、三、四禅四级的差别,而强调「损
之」、「忘之」等般若空观的过程及「无为」、「无欲」等般境界的
成就。并由般若境界的达成而能缘起出「无为故无形而不因,无欲故
无事而不适」的大用。以此来解释得禅定境界后所随伴而来的神通大
用:
 
     故修行经以斯二法而成寂。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
     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大正55,页43)
 
「以斯二法」即指前述之「无为」与「无欲」。相同的作法亦见于安
公注解安世高所译另一部禅经《人本欲生经》的<序>中:
 
 
     四谛所鉴鉴乎九止,八解所正正于八邪。邪正则无往而不恬
     ,止鉴则无往而不愉。无往而不愉故能洞照傍通,无往而不
     恬故能神变应会。(大正 33,页 1 )
 
这段文的意思谓用佛法的四谛来明照众生所栖止的九种境界,用八正
道来纠正众生八邪。既达到八邪被纠正,九止被明照的境界,则可生
「无往而不恬,无往而不愉」的缘起,而有「洞照傍通」、「神变应
会」的大用。
   由上所引的诸文来看,谢敷首将般若「慧」的观念引入禅法,而
道安则更具体地用般若来重建安世高禅法的本质,简化其修行的要领
,乃至扩大其神通变化的境界。道安之引「智」入「禅」对中国传统
的小乘禅法而言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伏下了中国禅法日后大乘化的
契机。在安公<大本欲生经序>中首度出现结合禅法与般若的名词「禅
智」,不但标示了安公对中国禅法的重大贡献,而由卢山慧远与关河
僧叡相继引用「禅智」可以看出中国禅法往大乘方向持续发展的轨迹

 
 
贰、罗什的大乘禅法
 
一、罗什所出的禅经
   掌握罗什所传的禅经,是了解罗什禅法的重要基础。僧叡首从罗
什受禅法,其所述的<关中出禅经序>(大正55,页6)提供了这方面
的直接数据:
 
 
     究摩罗法师以辛丑之年(402)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常安
     ,予即于其月二十天日从受禅法。既蒙启授,乃知学有成准
     ,法有成条。
 
   罗什法师入关的第七天,僧叡即迫不及待地从受禅法。此时所受
禅法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传世的《思惟略要法》。以此<略要法>所传的
「四无量观法」、「不净观法」、「白骨观」较之尔后重出者为简略
,正符合入关后匆促之间传法的状况。
 
 
     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
 
   僧叡法师从什公受禅法后不久,又蒙罗什从印度诸家禅法抄撰出
要点,  得三卷本, 即是现传世的《坐禅三昧经》(大正  15, 页
269-286 ),唯一不同的是后者只有二卷而非僧叡所言三卷,然内容
初为四十三偈、后为二十偈,与僧叡所述者皆吻合。
 
 
     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萨之所
     造也。
 
   「初四十三偈」指《坐禅三昧经》卷首之偈,四句为一偈,由初
偈「导师说难遇  闻者喜亦难  大人所乐听  小人所恶闻」至末偈「
往返世间中  厌更苦乐事  虽未得涅盘  当懃求此利」共三十四偈。
「后二十偈」指本经末之偈颂,由初偈「行者定心求道时  常当观察
时方便  若不得时方便  是应为失不为利」至末偈「譬如药师三种病
冷热风病除灭故应病与药佛如是淫怒痴病随药灭」共为二十偈。
   因《坐禅三昧经》是抄撰诸家禅要而成,经文组织较为繁杂,故
僧叡先交代经文卷首与尾两部份的偈颂出处,接着再说明卷首四十三
偈之后的五门:
 
页100
     其中是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比
     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
 
「五门」指第一治贪欲法门,第二治瞋恚法门,第三治愚痴法门,第
四治思觉法门,第五治等分法门。(大正15,页272-277)乃是罗什
由僧伽罗叉等七家禅师的禅法中抄集而来。在这七家中又可细加分别

 
     初观媱恚痴及其三门皆僧伽罗叉之所撰也。
 
五门中初三门:第一治贪欲法门、第二治瞋恚法门,第三治愚痴法门
皆是僧伽罗叉一人所撰。第四门治思觉门内容较为庞大,又分为六觉
偈及息事六门两部份:
 
 
     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修习之,以释六觉也。
 
「六觉」指第四治思觉法门中之「欲思觉」,「恚思觉」、「恼思觉
」、「亲里思觉」、「国土思觉」及「不死思觉」六种(大正15,页
273 )。六觉中共有三段二十二偈颂,是马鸣菩萨用以解释六觉的。
第四门中另有关数息法的息事六门:
 
 
     息事六门诸论师说也。
 
「息事六门」指说明数息法数、随、止、观、转观、清净六门的内容
,就不特定出于某师,而为抄集前数诸论师的说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