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的禅法(3)
时间:2008-01-26 19:03来源:东方宗教研究第五期作者:赖鹏举 点击:
至此为《坐禅三昧经》前半的内容,后半部的内容则包含四禅、
四空、四果及菩萨禅法,僧叡但言及后者:
菩萨习禅法中,后更依《持世经》益《十二因缘》一卷,《
要解》二卷,别时撰出。
《坐禅三昧经》卷末,有<菩萨禅法中初门>,含菩萨念佛三昧、菩萨
慈三昧及菩萨观十二分等菩萨的五门禅法。既言初门,表示菩萨法尚
不止上述的部分。故罗什在译出《持世经》(大正14,页642)后,
更依其第五<十二因缘品>的内容增益前述菩萨禅法初门的「观十二分
」,别为一卷。僧佑《出三藏记集》卷二罗什所译经下有《十二因缘
观经》一卷(大正55,页11上)即是。另有《要解》二卷,应即现藏
经所收之《禅法要解》二卷(大正15,页286-297),<初门>、《十
二因缘》、《要解》三者合为完整的菩萨禅法。后二者与《坐禅三昧
经》不同时间撰出,皆在僧叡<关中出禅经序>弘始九年(407)的同
时或稍早。
页101
由上可知罗什的《坐禅三昧经》虽是抄撰众家禅要而成,但仍有
其组织及次第。先是五门禅法,接四禅、四空定,次为小乘四果而至
菩萨禅法。
藏经中另收有罗什所出的《思惟略要法》一卷,(大正15,页
297-300)乃将各种禅法略取其要,合成一部。细看其内容,有一部
分与印度禅法相似,如<四无量观法>、<不净观法>等,有一部分则不
见于印度的禅法,亦不见于尔后罗什所增订的禅法中,如<十方佛观
法>、<法华三昧观法>、<观无量寿佛法>、<法身观法>等,笔者认为
这应反映罗什中亚禅法的背景。
另罗什所译《大智度论》卷十七有<释禅波罗蜜>一品,内容亦有
关大乘的禅法。
了解罗什所传译禅经的范围后,可大略将之区分为二大部分:一
是西域诸师所有的禅法,在此谓之「传统禅法」,二是没有说明传自
何师的「菩萨禅法」。接着讨论下述二个问题:
一、罗什传统禅法的师承为何?
二、罗什菩萨禅法的师承为何?
依僧叡于 < 关中出禅经序 > 所列撰此禅经的禅师计有八位:究
摩罗罗陀、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那斯、勒比丘、马鸣、
罗陀等。若依时代的先后加以叙述,婆须蜜与佛同时,次继弥勒作佛
(注 9 )前秦建元二十年竺佛念译出其禅法的作品《婆须密集》。
僧伽罗叉出于佛后七百年(注 10 ),安世高所译的禅经《地道经》
(大正 15, 页 230-236 )及前秦建元二十年( 384 )竺佛念所译
的《僧伽罗剎经》皆其所撰。以上二者皆不在天竺禅法的传承谱系之
内。
依北魏昙曜所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大正15,页297-322)所
载, 沤波崛为第五祖,(月 + 劦 ) 比丘为第十祖,马鸣为第十二祖
,究摩罗罗陀为第十九祖,俱为印度禅法之正式传承。
罗什为中亚的龟兹人,其师承据梁《高僧传》所述,有罽宾之小
乘师盘头达多,莎车之大乘师须耶利苏摩、龟兹受戒之佛图舌弥及卑
摩罗叉等,俱与前述印度禅法之传承无关。印度禅法传承最靠近罗什
年代的是佛陀斯那,北凉皇族沮渠安阳候即曾从其禀受禅法,其地点
是于阗的衢摩帝大寺(注 11 ),这表示佛陀斯那在罗什离开龟兹后
(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 382 年)才到了新疆南道的于阐。 故知罗
什所传出的禅经,其传禅法的部份并非得自师承,乃知僧叡所言是「
抄撰众家禅要」而来。
这与天竺禅师佛驮跋陀罗稍后在庐山另传出《禅经》的情形有所
不同。慧远在此部《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大正 55,页 65、
67 )及慧观为同一系的《修行地不净观经》作 < 序 > (大正 55,
页 65、67 )时,皆慎重其事地叙述了此系禅法在印度阿难之后的传
承,其最后一位传承者「佛陀斯那」(亦谓「佛大仙」)正好是佛驮
跋陀罗的老师。(注 12 )
102
接着讨论罗什菩萨禅法的师承问题。
所谓「菩萨禅法」的定义依罗什《禅经》的内容而言是「行菩萨
道者」的禅法。虽然菩萨所行禅法的内容在罗什之前即已出现,如西
晋竺法护所译《地道经》之<弟子品二十八>及<菩萨品三十>之「见十
方佛三昧」及龙树《大智度论、释禅波罗密第二十八》及《十住毘婆
沙论,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之「实相禅法」等皆是,但中国禅学
上第一次出现「菩萨禅法」的专有名词及撰成此禅法的专书则始于罗
什。
依僧叡<序>所言,完整的菩萨禅法包含下述三部分:
一、《坐禅三昧经》中的<菩萨禅法初门>。
二、《十二因缘观经
三、《禅法要解》
首先<菩萨禅法初门>含菩萨念佛三昧(大正15,,页281上、中)
、菩萨不净观(大正15,页281中、下)、菩萨慈三昧门(大正15,
页282上)、菩萨十二因缘观(大正15,页282-285上)及菩萨数息法
(大正15,页285上、中)。
其中菩萨念佛三昧观与慈三昧观皆有偏观南方、西方、北方、四
维、上下一切佛(或众生),这与罗什在《思惟略要法》中所传出的
< 十方诸佛观法 > 相同。
将十方佛的禅观与菩萨禅法相结合者首见于西晋竺法护所译《道
地经‧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至七觉意成罗汉道也。....。更发大意为菩萨道,....,现
在定意见十方佛无所罣碍也。(大正15,页225中)
此品内容主要在分别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弟子修行不同之所在,而
「见十方佛三昧」成为菩萨有别于其它二乘的所在。
故菩萨禅法中的「十方佛」,其根源并非出于罗什,又为印度禅
法所无,此应与罗什所在的中亚禅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