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若诸近事,皆具律仪,何缘世尊言有四种。一、能学一分,二、能学少分、三、能学多分,四、能学满分,谓约能持,故作是说[5]。
在此姑且不论两者的是非,我只是借此作个引题,让我们了解随着岁月的移转,传播区域的扩大,在民族文化不同的情况下,教理的
2. 《大正》二九,页
3. 《大正》二七,页
4. 同前,页
5. 《俱舍论》卷14,《大正》二九,页
页201
诠释,持戒的准则,换句话说,佛教伦理的实践也就多少有着差异。能够了解这点,再来放眼看看各国的佛教,我们也就能欣赏他国的佛教,同时也能肯定自己国家的佛教了。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谈佛教伦理时,不可忽略了它的时代性、地域性的要素。
佛教在纪元前后传入中国之后,已将近有二千年的岁月,高度的儒家文化,各地的民俗融入其中,改变了它的形貌,是个无法避免的事实,也是时势所趋。只我们必须要有面对事实的勇气,以客观的立场来分析它,并且认真地思考,承继了中国江南佛教系统的台湾佛教,有关佛教伦理的实践,在今日的社会是否需要兴革?在此我想以八关斋戒为例,来作透视与检讨。
八关斋戒在《增一阿含经》中,称之为贤圣八关斋法或八关斋法[6],在《中阿含经》中,则称之为圣八支斋[7]。有关戒的内容,前者是讲: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坐高广床,不香华脂粉涂身[8]。而后者则讲:不杀生、不偷盗、断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离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离非时食[9]。持守这八关斋戒的日子,是各半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也就是在六斋日中[10],以一日一夜的时限,来持守上述的戒条。虽然这两部经所叙述的内容稍有差异,但是在六斋日中,实践这八条伦理德目则是一致的,它绝对不是我们今日一般说的,六斋日吃素食这么简易的事。也同我们今日所传的八关斋戒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