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出,《俱舍论》与《大毘婆沙论》
11. 我以此支于阿罗诃(汉)等同无异,是故说斋(《中阿含经》卷55,《大正》一,页770b-c)。由此可知,斋的原本含义,有齐的意思。
12. 《大正》二九,页75b-c。
13. 《大正》二七,页647b。
页203
同是将离非时食列于八关斋法之内。然而依《俱舍论》的内容来看,在纪元五世纪时,已经出现了将第七支分成二支,再把离非时食视为斋体的学派。由此可以显明今天台湾佛教界所传的八关斋戒,即是继承了这个学派的说法。
在台湾一般人把断肉食称之为吃斋,且在六斋日或十斋日断肉食食,说之为持斋。说起来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斋」是译自 uposadha,是清净的意义,是忏罪的意思。是等同无异的意思[14],原本它跟饮食是无关的语辞的缘缘故。可是台湾的佛教,不,应该说是自从宋朝以后中国江南的佛教[15],为何产生了这种现象呢?在此我们来看看与台湾佛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的明末清初江南地域的宗教信仰。
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卷13〈士大夫晚年之学〉中,曾就当时士大夫的宗教信仰,作了「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佛,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僊」的分析。由此可以窥视出明末清初江南士大夫的宗教信仰,大体比较倾向于佛教。特别是出身于浙江余姚的王阳明(1472-1528),树立了阳明学之后,它影响了江南一带士大夫的思潮,也连带掀起了士大夫学佛的风潮,加上明末三大师的活跃,佛教在明末的士大夫思想界遂占有一席之地[16]。
14. 同[11]。
15. 或曰:世之预修者颇多,立志持斋者不一。或持三年者,或持一年者,或持正五九者,或持正七十者,或持佛诞日者,或持十斋日,或持六斋日者,或持朔望三八日者(《归元直指》下,《卍续藏经》一0八册,页335下,336上)。
由此数据,可以推定宋朝时,在六斋日吃素的习俗已经出现了。
16. 荒木见悟氏《佛教と阳明学》,第三文明社,一九七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同氏《阳明学の开展と佛教》,研文出版,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
页204
《汉学师承记》八卷及《宋学渊源记》三卷的作者江藩子屏(1761-1831)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