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24]。
显然地这条戒的内容包括了孝顺、戒杀、放生、断肉食的伦理行为。在隋唐两代时有朝廷下:于三斋月、六斋日戒杀断屠的诏令;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是仿效南朝梁陈风俗而来的[25]。又有关放生戒,我想它是根据北凉昙无忏所译的《金光明经》第十六流水长者子品而来的吧!因为放生戒在所有大戒经里是没有的缘故。又从教史的角度来看,有关放生的宗教活动,几乎都是在江南举行。从天台智者(538-597)讲《金光明经》于临海镇六十三处所置放生池以来,经宋四明知礼(960-1028)、慈云遵式(964-1031),于佛诞日为皇帝祝贺举行放生法会,西湖为放池,到莲池袾宏的大力提倡。其结果,戒杀放生的信仰盛行于江南[26]。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江南具有了孕育戒杀放生信仰的风土,同时那也是我推断撰述《梵网经》的地点是在江南理由之一。
欲彻底实践戒杀放生的宗教伦理,在饮食生活上必须得断肉食,实行茹素主义。其结果,戒杀、放生、茹素就成为一系列的伦理德目了。加上阐扬这一系列伦理的《梵网经》,一直为江南佛教所依循的缘故,在长时期被强调的结果,它成为中国江南佛教信仰的主流,同
24. 《大正》二四,页1006b。
25. 会昌四年(八四四)四月。
中书门下奏:正月五月九月断屠,伏以斋月断屠,出于释氏、缘国初风俗,犹近梁陈,卿相大臣,颇遵此教。又弛禁不一,只断屠羊,宰杀驴牛,其数不少。鼓刀者坐获厚利,纠察者皆受贿财,比来人情共知此弊(《唐会要》卷41)。
26. 详见拙文〈戒杀放生と仁の思想〉,《鹰陵史学》第十三号,佛教大学历史研究所,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
页208
时也是构成在斋日,断肉食吃素的信仰背景。
然而戒杀放生的对象,大致被局限于飞禽鱼鸟类,作法也着重在买放上,久之弊端也就跟着出现了。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思想界,就曾经为它而论诤[27]。在此我们来看看陈荐夫的意见。
世人放生多克定时日,广购生物,而射利之夫,乘机遘会,网罗穿掘,钓弋搏噬,往往致是,得至买放,十不二三,此以杀为放也。……
世人放生或凿池沼,或置花囿。既有常处,人得伺之。命未生天,已入豫且之网,身方释口(放),便作校人之羔,是缘放而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