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伦理学 >>

佛教伦理与时代潮流(5)

分享到:

 

自象山之学兴,慈湖之言近于禅矣。姚江之学继起,折而入于佛者,不可更仆数矣[17]。

 

这是说,由于陆象山(1139-1192)、杨慈湖(1141-1225)、王阳明的相继而起,士大夫信佛者难以数计。主张性灵至上的袁枚(1716-1797)在他的《小仓山房尺牍》卷7 〈答项金门〉中,有「札尾又云:今士大夫靡不奉佛」之语。由此我们可以了解明末清初江南士大夫的宗教信仰。

  在那个时代里,苏州出现了一位名叫彭际清的居士(1740-1796),他出生于长洲(苏州)名门望族的彭家,是乾隆二十六年的进士,曾被选任县令,但他并没有踏入官僚的世界。他名叫绍升,字叫允初或尺木,又号二居士或知归子。三十四岁时,依真谛寺的香山老人闻学实定和尚(1712-1778)受在家菩萨戒,法名叫际清[18]。他影响了清末今文学家,即公羊学常州学派的龚自珍(1792-1841)及魏源(1794-1857)的佛教信仰,并远及杨仁山等,开启了居士佛教(信仰佛教的士大夫们为对象)支撑近代中国佛教命脉的局面[19]。因此我想


17. 《宋学渊源记》附记之案语。

18. 参考拙文〈无量寿经揉合本の一研究(二)──彭际清の《无量寿经起信论》について〉,《鹰陵史学》第十五号,佛教大学历史研究所,一九八九年九月三十日。

19. Chan Sin-wai, Buddhism in Late Ch'ing Political Thought, P.22 1985. by the Chinese Unversity of Hong Kong。
牧田谛亮氏《中国近代佛教史研究》页23。平乐寺书店,昭和五十四年三月五日。

 

页205

以彭际清的佛教信仰型态,来解答我上面提出的,有关在六斋日该持八关斋戒,却只重视斋日吃素的问题。

  「志在西方,行在梵网」是彭际清在三十四岁受菩萨戒之后的宗教生活准则与人生的目标。有关他的净土修持与致力于宏扬净土一事,请参阅注[18]个人的拙文,在此我只就其「行在梵网」之事来述说。「行在梵网」者,即表示他的伦理行为全以《梵网经》为依归。因此,他断肉食、筑流水禅居(放生池)行放生会、置润族田救济族人,开设近取堂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20]。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充分地发挥了大乘菩萨戒经里所说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的精神。在律仪戒方面,他实践了传统的佛教伦理行为,也就是《梵网经》特有的伦理德目:实践孝道戒杀、放生、断肉食。可是他的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甚至于我认为后者才是他能发挥影响力的主因。其理由如下:一、润族田,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义庄,它团结了彭氏家族的力量。直到道光年间为止,彭氏一族世世代代科举人材辈出,他们相


20. 参考[18]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