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8)

分享到:

[11] 在劳思光教授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中及在蒙培元教授所著的《中国心性论》中都能明显地看到这样的论说,但是所有这些谈论心性说的著作也都还有其论理进行的特定关怀,并不全部相同,此中尚有重要方法论问题,例如劳教授所提者即有一心性说优位的观念在,认为宇宙论知识的建构在中国哲学发展中虽然是一个事实,但就成德之教而论,则毋宁应是心性说为优的,就此我们有不同的观点,而这主要是对于整体中国哲学诠释与理解的方法论观点的差异所致,此处暂不深论。
[12]   这是一个比较对比性的简单说法,事实上有些言气的功夫哲学却不太算得上是宇宙论进路的功夫理论,特别是儒家哲学系统中的言气之说者,儒家哲学的义理建构多半将气概念予以理性化,即本体论化,所以他们谈气的功夫仍是一个心法为主的本体功夫,只有道家道教的精气神形魂魄等概念范畴下的功夫理论是一个标准的宇宙论进路的功夫哲学。
[13]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为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台湾高雄市丽文,一九九五年出版,第一辑,页4。
[14]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台湾高雄市丽文,一九九五年出版,第一辑,页4。
[15] 参见,赖永海着《佛学与儒学》.台北扬智文化出版.1995年4月初版.页三零二。
[16] 参见,赖永海着《佛学与儒学》.台北扬智文化出版.1995年4月初版.页一二一。
[17] 参见,洪修平吴永和着《禅学与玄学》,台北扬智.一九九四年七月.页三零六。
[18]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台北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页一四二四。
[19] 参见拙著,<论坛经的功夫理论>.台北华梵学院「禅与管理研讨会」。
[20] 「 此书为禅宗早期重要著述,慧海号大珠,为马祖道一弟子,听道一说法后,经多年酝酿写成此书,被师侄玄晏窃出呈马祖,深得马祖赞赏,谓:“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本书主旨即在阐述禅宗顿悟法门。作者以问答形式,对修持禅宗顿悟法门的宗旨、方法等诸多问题作了简切明晰的解答。是禅宗早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之名著。」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台湾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8。
[21]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台湾高雄市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8。
[22]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8。
[23]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9。
[24]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9。
[25] 参见《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陈兵着,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版,页二七八。
[26]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9。
[27]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9。
[28] 参见《中国禅宗大全》李淼编,高雄丽文,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第一册,页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