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人间佛教史观(4)

分享到:

   至戏笑尚不妄语,何况故妄语﹖(妄语即不知言知,
   不见言见,乃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善男子﹗若人乐于妄语,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
   属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
   业之报。……是一恶人因缘方故,一切外物资产减少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乃至
   阿那舍,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350页

   第五、不作一切破戒作恶因缘如饮酒等。经云﹕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
   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
   ,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
   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酤
   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非止不饮
   酒,即鸦片烟等。凡所害人类之精神,促进不善行为
   之事,皆所戒免,酒之一种,为当时印度之物,如今
   之美国禁酒然。)

   夫如此五种修身作业之标准,在当时释尊领导改建之下
,印度人民,常数千百人倒屣相迎,信受奉行。经之在长阿
含、中阿含、增一阿含等,律之在优婆戒经、四分律等。于
斯种经律之中,不离寻释尊改造社会之运动史也。
  
   五、释尊一般之教化及其弟子

   欲改造社会作社会之运动,则不能行于一种方式也,固
矣。何则﹖社会为多方面之组成,其性质乃极复杂,故欲全
般之改造,非从事多方面之工作不能也。释尊慧心炯眼,于
一时顷尚能洞彻十方无量世界,一切有情心性差别,况印度
之一国人民心理,岂不洞见如掌上珠﹖故释尊第一步以三种
自归,改革其人民之信仰,第二步以五种规律,改革其人民
之行为。有如是之基础已,则次第进行其计划,扩五戒为十
善道,更努力推进广于王臣等之贵族教化以冀藉王势之力,
达其救人救世改造社会之目的。因彼时王种之权势极大,同
时外道婆罗门等之旧势力仍大,不难作反对


351页

释尊之运动,倘有王臣之护持于行道施教,自易进行者也。
观乎十六国等王臣长者等之归仰,则知当时印度佛教建立人
间之广大矣﹗释尊为达其建立人间佛教目的,五十年来布道
五印,席不暇暖,其生活除暑期九十日之安居外,率皆游化
于各国之间,如吾国孔子周游列国。此种运动,乃至其入灭
,尚谆谆于说教也。

   释尊说法,善于观察机宜,审知其心性习惯,然后为其
说法。对于一般人民之说法,固不离其三皈五戒十善,使其
在社会上为一良善具德之国民,即此亦为进取菩提之基本矣
﹗然夫于每一有情,又适合观机择法以教之,故释尊之说法
方式,实未尝拘执一端也。

   释尊之弟子从其出家而以教化人间者,尝说为一千二百
五十人(过去现在因果经),但实际上不止此数耳。又如弥勒
上生经说﹕「尊者阿若憍陈如……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尊
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尊者大自犍连与其眷属二
百五十人,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者二百五十人,摩诃波舍波
提比丘尼,与其眷属千比丘尼,须达长者与三千优婆塞,毗
舍佉母与二千优婆夷,跋陀婆罗与十六菩萨,文殊师利与五
百菩萨。」是诸弟子皆依佛教修学,在社会中布道宣法,共
同努力佛陀主义之成功者也。

   以上所举弟子之数,或不止此,而诸弟子除在家者,或
限于一地方,而出家弟子,则或常随于佛,然亦不定。在当
时亦随各弟子所教化之区域而住止,有时亦随释尊调迁。有
如所谓大弟子

352页

者,盖为佛陀有力之助手,向外说法布道与在内教授新学弟
子,皆可由诸大弟子任之。就当佛陀成佛之后,数十年间,
在其教化区域之内,集团林立。大多数弟子,虽仍度其林下
冢间之生活,而园林寺院等则次第建立矣。奇哉﹗大悲大智
,其心其行﹗释迦世尊﹗人间佛教之创始者﹗人间佛教化之
实行者﹗世界历史之伟大圣者﹗人间之福音,世界之救主,
功勋广大,尽言说海,不足赞其万一也。

   三、古世之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与小乘佛教

   佛陀之人间佛教之创建,已如上述。然此种信仰与行为
之改造,仍为随顺世俗一种移风易俗之方便耳。所谓人间佛
教者,非谓贪着人间之佛教也,乃改造人间之佛教,救济人
间之佛教,解决人间问题之佛教,超出人间之佛教也。三皈
五戒,十善业道,事理因果,可谓之一种社会公民教育,佛
学名之曰世间法。在印度思想界宗教界,最普遍之要求,确
为超人之出世方法,印度土地丰饶,大部人民物质生活不感
痛苦,故史家曰印度民族富有宗教哲学思想,非无故也。夫
为人天师之释尊,作世间解之佛陀,既于一般公民,施其相
当教化已,对此较高级之思想家宗教家,如舍利弗迦叶目犍
连等,亦有其善巧方便之教导耳。建设教团,专修深造,提
高人间佛教之价值

353页
,有声闻乘功德,菩萨乘功德。

   二、教团之律仪原理与戒法

   「初期佛教,诚能产生高尚之生活,吾侪心中,对于高
尚生活之感应,亦非纯由理论而生,佛教之传布,盖非对于
流俗有所随顺,而实亦非随顺流俗所能阻也。其传布盖因初
期佛教徒多淑邪之士,乐于助人,高尚可敬,自信甚强之故
。」此世界史家韦尔斯氏之佛教教团生活观也。释尊张其教
纲,建设教团,摄受信徒,作专门之教授教诫,以期解脱人
间,固其人间佛教运动之宿愿。岁月日增,人数渐众,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