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佛法在人间——何绵山

分享到:

曾几何时,佛教被认为是独居的、经忏的、静态的、山林的、遁世的、唯僧的、老年的,谈起佛教,人们往往会产生深山老林、远离人间、晨钟暮鼓、黄纸青灯等联想。台湾“解严”以来,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将佛教变成佛法,变成听得进、信得过、用得上的道理,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运用于做人的准则,使佛法走向人间,走向民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把人做好,离成佛不远”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出世融合入世,有佛法就有办法”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本文拟就台湾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做一些肤浅的评述,以期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和兴趣。

一、面向社会的各种修持活动

由台湾佛教界主导的社会上各种修持活动层出不穷,其有代表性的如:

(一)朝山礼佛。朝山礼佛指信众到名山大寺,向佛菩萨进香,以忏除业障或还愿的朝礼行为。修行者为表示求道的虔诚,常以跪拜(如三步一拜)方式朝山礼拜。在台湾,由于佛教界许多大德提倡,朝山礼佛逐成为信众的修持法门之一。在台湾参加此项修持活动,要先询问各寺院道场,了解后事先报名,并可邀亲朋好友一起参加。一般要求穿着宽松轻便的衣服、布鞋、罗汉鞋,最好是外穿海青,既可表达朝山礼佛的恭敬心,又可使队伍庄严肃静。在规定的时间集结后,穿着海青的男女众排前面,未着海青者排后面,以求队伍的整齐。朝山时,一般以地钟的声音作为号令,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佛号声中开始礼拜。具体是:当称念“南无”时,站立原地不动;称念“本师”时左脚向前跨第一步;称念“释迦”时右脚跨第二步;称念“牟尼”时左脚跨出第三步;称念“佛”时双脚合并,此时响起钟声,大家一起跪拜,等听到地钟的声音再起来。对于无法礼拜者,可列于全队之后,随行称念佛号,以问讯的方式表达敬意。朝山礼佛的意义,据佛教界称可观想身体中的脏东西,随着身体匍匐在地,逸出身体;并观想诸佛菩萨在上方放,光明触身而使心地变柔软、慈悲。“如此当我们由山下拜到山上,由旷野拜到殿堂之际,不但我们能灭除无量罪障,同时也能让自己,从污秽拜到清净,由身体的健康拜到心灵的健康,从黑暗拜到光明,让菩萨种子发芽茁壮、开发结果。”台湾佛教界认为,朝山可以开智慧,从朝山礼佛中,可以拜出和谐、信心、平安、健康、幸福、清净、智慧。这种活动不限年龄,凡愿参加者皆可,所以参加者甚众。以2008年lO月17日佛光山组织的朝山活动为例,参加者有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也有妈妈抱着襁褓中婴儿,还有三、四岁幼童。通过朝山活动,参与者或多或少都有一番独特的感受,有的认为:朝山活动不仅让自己有种大汗淋漓的痛快,最让人感动的是“大众虔诚礼佛的心,让自己不知不觉泪流满面,泪水与汗水交织下,早已分不清是汗还是泪。”“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参加朝山,被行进中大众所散发出虔诚礼敬心所搞受,自己虽未能有瑞相感应,但心中那份平静感觉是未曾有的,或许这也是自己与佛菩萨接心的另一种启示吧!”有的组织者还要求朝山者写心得,如《十方》杂志社组织的十方禅林朝山活动,要求朝山即将结束时,参加者分组,由小组长带领推选代表发表朝山心得或参修报告。有的朝山活动已成贯例,如花莲县寿丰乡和南市自1981年以来,至今每年举都举办朝山活动,每年吸引参加的民众逾千人。信众们提前静坐在山门前步道等待,由法师引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唱诵佛号随着三步一拜,以顶礼入寺,不少信众还背着父母的衣物参加朝山,以祈福报答亲恩。

(二)八关斋戒。此为佛陀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之学处。在家二众到僧团过出家人生活,受持一目一夜的八关斋戒法,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浮、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鬟装饰自身及不歌舞观听、不非时食。“八”指八种戒,“关”即闭之意,“戒”有防非止恶之作用。佛教界认为,能持八戒,可防身口意三业之恶行,便可关闭恶道之门。籍由寺院道场的清静,体验出家人离世间的单纯生活,摒除物质上的享受,领略精神上的富有。由出家人向在家众授八关斋戒在台湾很普遍,许多寺院都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这种活动,参加者也很踊跃。有的寺院将八关戒斋放在某项活动中进行,如禅林寺曾在一年一度的浴佛寺仪式中为十方信众传授八关斋戒。有的寺院专门为女信众举办八关戒斋,如高雄县阿莲乡光德寺从1996年起,每月举办一次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其中有专门为女信众举办的。以其举办的首届女信众八关斋戒为例,在一天一夜的戒期中,除了正授外,也包括朝暮课诵、讲解律仪、念佛共修、综合研讨学佛问答、戒子发言等,旨在让戒子在闻、思、修三方面均有收获。具体内容如下:其讲解律仪,即由得戒和尚阐明修行学佛法的纲要,使戒子戒、定、慧三无漏学,而戒学是定、慧二学的前方便。其念佛共修,由常住的全体师父带领戒子们精进用功,以此来降伏妄心、安住真心,由静坐中开发智慧,即“因戒生定,因定而发慧”。其学佛问答,由得戒和尚以深入浅出的义理,一一回答戒子们在学佛修行上的疑惑,其戒子发言,主要由戒子谈体会。

(三)短期出家。为方便在家佛弟子体验僧团生活,实践传统佛教仪制、修身进德,由寺院举办的一种修持活动。参加短期出家的信众,男众必须剃去烦恼丝,换上僧服、僧鞋:女众虽不必落发,但必须换上又式摩那服,足踏罗汉鞋,并暂舍红尘俗事。通过多天僧团生活,从行、住、坐、卧、五堂功课的礼仪,体验出家人的生活,领会佛法各妙用和所蕴藏的法味。短期出家不同寺院有不同特点,佛光山举办的短期出家活动,一般在每年七、八月间,故也称结夏安居,每次分为二期或三期,每期七天或九天,每期一般人数在200—400不等,也有每期高达千余人的,有的连续参加三期。举某期具体过程和内容如:1、选择录取。凡报名者,均需面试通过,面试内容如考试其思想是否正确、身心健康、参加的动机等,从种种询问中,肯定其身心端正、有信心耐力、正知正见、发心学习的,才予录取。三千多名报名者中,仅录取一千名,录取者年龄在25至30岁间的有八成,学历方面,高中毕业者有八成左右,大专、研究生、教授也不少,其中不乏母子、母女、夫妻、兄弟、姐妹等家族档。2、安排课程紧凑丰富。有行门、解门。前半段是培育出家人的各种仪礼训练,从行、住、卧,乃至五堂功课、跑香、排班、打坐、出坡…一一等,依丛林规矩一丝不苟进行训练,后半段为“如何做一个出家人”精神教育,从古德法语、高僧行谊至佛学概论、如何做一个佛光人,皆深入浅出,使参与者体验僧团和、乐、净的生活。3、各项规定严格。生活淡泊、守戒、严谨,先由引礼法师带入寮房,讲明各项规定。再以法鼓山举办的某次8月1日一7目的短期出家经历为例,第一天中午,到法鼓山报道,由引礼师姐送上一白布袋,内有僧服、僧袜、僧鞋,安置后,排队落发,由数位手法十净师兄将万千烦恼丝落个精光,盥洗沐浴后,着僧袜、僧鞋、中褂,与出家人无二样;第二天清晨四时打板,三十分后于广场排班入殿,全体恭谨拜愿,反覆礼忏;礼请二师和尚剃度,大和尚及长老分别剃度东西十四位班长,其他则由引礼师剃度;第二三天,聆听三师和尚开示,上午九时’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为正授时刻,和尚宣说戒相,信众以“能持”回答,响彻大殿山野;第四天清晨四时四十分殿前集合,戴着斗笠,肩背油青与衣袋,在观音殿前做早操,然后依高低顺序排队照相;第五天,与以往一样,上午有一节课“说戒”,晚上讲经,师父一再强调要有出离心;第六天,过堂斋前,师父为大家开示出坡意义,下午连常住也都一起依序上山,人人搭戴斗笠,上手套,持镰刀,分配工作区域,挥刀猛砍;第七天,凌晨三时三十分起床,四时十五分队伍移至山下近朝山起点,跟着“南尢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一一朝拜,求忏求悔,化灾化难,为一次圆满的朝山之行。六点二十分返抵大殿,之后齐声朗诵舍戒文:“由于本为居家修行,苟有因缘末了,故需舍戒返俗,今聩以在家菩萨身份修学佛法,护法三宝,弘扬正法,不退初心。”以恋恋难舍的心情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