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佛法在人间——何绵山(7)

分享到:

在开展“推扩教育”的活动中,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最具典型意义,它不仅已规模化、科学化、长期化,并成功地透过系统而循序的课程及教学设计,传递佛教理念,期使成人学员能认知佛法并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因之被称之为“除了慈悲济世外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一一即基于佛陀智慧理念而开展出信众的教育工作”,其“藉‘教育’此一管道于社会与生活中实践,以立足于当代台湾,并延续其宗教生命。”“让念佛的人都懂得佛”是香光尼僧团创办佛学研读班的初衷,其办学主体是香光尼众佛学院的师生,包括授课、编教材、教学、行政等,每位上台老师至少需要经过五年佛学院的教育,其中佛教义理、禅修、弘化知能等都是训练中不可少的课程。其教学方式能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采用多元变化的教学方法,如“会谈”、“讲述法”、“小组讨论”、“影带教学”、“戏剧表演”、“课外活动”、“评量”等,受到学员的欢迎。学员报名很踊跃,以至有时录取人数只有报名人数的一半。学员中的年龄大多在30岁到59岁之间,中、壮年的为多。职业分布广泛,中下层人士为多。  香光尼僧团办的研读班对成人学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研究后指出:通过学习,学员在认知上,认识知晓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转换了思想观念,提升了洞察力,能判断正信和非正信的佛教,认知了佛教的社会功能,并起到了成人识字教育作用;在情意上,多数接纳了佛教的世界观,改变了人生观念和态度,信仰佛教、感恩,对教育持积极态度,并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在技能上,能实践正信佛教徒的生活,增进人际沟通、心理调适的技巧,并有布施、行善的习惯。

(三)民俗活动。如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煮腊八粥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缘于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未成道时,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淡泊物质以求道。后来他觉悟苦行并不究竟,因而离开苦行林,却因体力不支昏厥,被路过的牧羊女施以乳糜供养。佛陀恢复体力后,安身正坐菩提树下,发愿说:“若不成佛,誓不起此座。”而于十二月八日证悟成道,遂有佛法在人间传播,世称“佛陀成道纪念日”,或“法宝节”。我国佛教徒仿牧女供佛以乳糜的典故,于每年“佛陀成道日”,以白米、青江菜、红萝卜、白果、豆腐、芋头、花生、莲子等八种料,适量配比熬成粥供佛,称为“腊八粥”,最终演变为民间的一种习俗,旨在祈安贺岁。每年佛陀成道日,佛光山各地道场向信徒奉上至少八种食材熬煮的浓稠腊八粥,告知佛陀成道说法度众的悲心,分享佛教徒庆祝佛陀成道、缅怀佛陀的精神。以2008年12月为例,国际佛光会嘉义教师分会,于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圆福寺住持带领,在大同小学演出《腊八粥之缘》,再现悉达多太子出城、苦行、牧羊女喂乳糜、成道等过程,并向观众奉上热气腾腾的八宝粥,之后,还到中学、监狱等演出多场。台南风山讲堂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邀请佛光山法师教授大家煮腊八粥,法师与大家分享佛光山开山星云法师指导煮八粥的秘诀,即要做到“众缘和谐”、“融合食材”、“入口即化”,必须具备六种心:1、道心:信仰佛教的热忱;2、供养心:真诚奉献的心;3、功夫心:改造自己的心;4、喜心:创造生命的喜悦;5、老心:体贴对方的心;6、大心:无差别的心。基隆极乐寺及佛光会基隆地区各分会于十二月十七日举办《法宝节腊八粥实务讲习会》,与会者认真作笔记,并深切体会到:如果家庭团聚,大家都能提倡食粥,不但节约宴会开支,又能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佛光山法宝寺及新竹地区佛光分会联合新竹市当局举办((2008年度法宝节温馨腊八情》系列活动,分三梯次办理,共分送邮政总局、“市政府”、安养院、交通大学、中华大学、元培科大、新竹女中等二十三所机关及新竹北市二十个市民集会所,合计三万五千份的腊八粥,旨在使佛教徒在感受佛陀成道的喜悦中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再以春节为例,佛光山每年都举办平安灯会,至今已有三十年,每年都有新主题、新特色,如2009年的灯会主题是“生耕致富”,期盼大众勤奋努力,不但耕耘外在生活,也耕耘内在心灵,耕耘中必能获得财富,带来平安、幸福,“牛”转乾坤,2009年灯会的特色涵盖了信仰、平安、和谐和工艺四个方面,佛光山点亮一盏全台湾最大的光明灯,以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广东语、日语、韩语六种语言播放“生耕致富”的理念,同时推出“游佛光山,赠幸福袋”活动,将佛光山规划十二点,只要拿着一张导游简介,前往各站造访盖章,在最后一站佛殿,即可获得主题福袋。佛光山开山星云法师以以“付诸行动、事事求是、勤于工作、自我检讨”勉励大家,希望所有人都能学习老牛辛苦拉车,以为人服务精神,努力耕耘生活与生命,只要坚持“生耕致富”,所有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众多的游客在活动中净化了心灵。

(四)艺术传播。1、通过音乐传播佛法。佛光山星云法师在五十年前开山时就成立了“佛教歌咏队”,以音乐为弘法的桥梁,用音符化开忧虑,让烦恼自行分解,由此启发信众的宗教情操,成为时代创举,这一传统在弘法的实践中被发扬光大。如由法师与居士组成的“2008年人间音缘梵乐团”,于2008年巡回全台近一百天,受泽人数之多,可谓空前,最后于2009年1月4日在台中惠中寺做压轴演出。乐团演出的内容丰富多采,觉熙法师的笛子独奏,觉居法师、慧康法师演唱的《开经偈》、《谁念南无》、《二时白文》、《忏悔偈》、台南合唱团演唱的《吉祥偈》让观众如痴如醉,觉居法师带领十余位法师与大众大合唱《佛光山上》,与观众产生互动。音乐会使观众受到佛法的洗礼,再生好心情,净化了思想,陶冶了人性。台湾佛教界经常举行佛曲演唱比赛,旨在通过佛曲与佛陀接心,使佛曲贴近大众,让民众洗滁心灵、体会生命真谛,如佛光会嘉义圆福、莲华分会于2008年8月17曰举办的《众缘和谐人间音缘》歌唱比赛,参赛者有六十多岁的银发族和十余岁的高中生,大家唱着《点灯》、《我愿》、《爱就是惜》、《一半一半》、《晨祷》等星云法师作词的佛曲,现场气氛温馨祥和,圆福寺住持觉禹法师为大众示,高度评价了这种以歌声弘法的活动,希望透过此次活动,让大众改变对佛教的刻板印象,其实佛曲也可以生动活泼,贴进大众。再如由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佛光大学合办的2008年“青春希望爱——人间音缘”全台青少年歌唱比赛,全台入围的有七十多支参赛队伍、六百位学子,大家以优雅柔美或活泼轻快的音调唱着《点一盏心灯》、《我愿作一根蜡烛》、《做人就象一面镜子》等一首首动听的现代佛教歌曲,将“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人间佛教理念传入世人心里。各组参赛队伍不仅在服装、道具上新意迭出,加上多元乐器及全力演唱,嘹亮歌声与悠扬乐声,使比赛精彩万分。住持永光法师在致词时表示,藉由唱诵“人间音缘”歌曲,透过美妙音乐亲近善知识,是人生中最好的薰习。2、通过戏剧传播佛法。如2008年9月14目的中秋节,九个佛光分会联合以戏剧比赛方式演出“佛教故事”。教师分会演出《前世今生》,透过今生的大剧场与前世的布袋戏布偶演出,创意十足。二分会演出的《芥子纳须弥》,故事中的牛寮阿伯、阿姆穷到共穿一条破裤子,最后还将破裤子布施,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四分会演出《伤心的木碗》,鞭挞了虐待老人的恶媳。龙泉分会演出《不变的爱》,剧中穷到出卖妈妈的情节让人悸动。佛光童子军演出《人间佛教的行者》,金刚分会演出《放下万缘》,屏东佛光青年演出《三昧水忏》,一分会演出《西游记》,三分会演出《学佛者的正知见》。住持妙璋法师称扬这些集体创作表演的佛教故事非常有意义,也看到星云法师人间佛教落实在生活当中,体现了佛光人的祥和、融和,鼓励大家要及时行孝、布施、慈悲、智慧、放下、不执著。3、通过舞蹈传播佛法。不仅台湾一些艺术团体通过表演舞蹈向社会弘扬佛法,一些演员也把表演舞蹈的过程当作修炼的过程,藉此修心,不仅给人欢喜,也给已欢喜。如以佛教敦煌舞蹈艺术弘扬佛法为己任的“人间敦煌舞艺团”,法师要求演员要内外兼修,要将星云法师所倡导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运动及佛光人工作信条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练舞时要用心观想诸佛菩萨的法像,将菩萨的慈眉善目表现在举手投足中,做到“眼露慈悲、手洒甘露、脚踩莲花”,舞蹈团成员在练舞之外,更加参加道场法会、禅修、佛学等课程,希望在舞蹈中能将菩萨的慈悲发挥到尽善尽美,有的成员还有了意外的收获一一发现自己更快乐、家庭更加美满、工作更加顺利,每天欢喜自在,活力充沛,即使遇到挫折时、困难时,也能很快的转念化解压力。4、通过书法传播佛法。如国际佛光会嘉义教师分会与博爱社区大学举办二00八年佛光菜根谭书法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阶段,参加决赛者有一百多名,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年级组、小学中年级组,参赛者在考场当场大笔挥毫,毫不怯场。书法体式除了高中组有人写行草、隶书外,大多数参赛者均书写楷体。最受到青睐的《佛光菜根谭》文句,有“一滴之施济人当厄,就如春风化雨;一言之恶伤人心,好比冰雪寒霜。”“仁者乐山,慈德如须弥山,崇高伟大;智者乐水,慧法如大海洋,浩瀚无边”等。参与者通过书写这些贯穿佛教待人处事的精僻警句,喜欢上了这些警旬,思想上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