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印度大乘佛教史 >>

古代印度密教观音信仰的产生与演变

分享到:

印度佛教可以划分为显教、密教两个部分。显教即显明易懂之教法,为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各种大小乘契经所诠者均为显教。密教即秘密难晓之真言教法,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金胎两部密典所诠者乃密教之法。又因为对未灌顶的人不许显示的教法,故称密教。密教产生后,印度大乘佛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表现在观音信仰上,也开始全面密教化,逐渐出现了密教特色的新型观音信仰形态。

关于密教的定义、名称、起源、发展以及特征等,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1]。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不想在此陷入其中。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印度密教起源于古代婆罗门教的吠陀典籍,其后流行于民间各阶层,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逐渐受此咒术密法的影响,不断加以摄取,作为守护教徒、消除灾障之用。7世纪《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产生以前的这种零散的密教形式被称为“杂密”,以后的密教有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则被称为“纯密”。多数学者认为,密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兴盛起来,其基本的特征表现在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礼和俗信,主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手式和身体姿态,“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可以即身成佛[2]。

 

一、密教观音信仰的产生及其早期形态

早期密教即杂密主要表现为各种陀罗尼的运用和流行。陀罗尼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具有特殊灵力的秘密语,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原指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袪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咒术在印度古吠陀中即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极力排斥咒术,但后来咒术还是被吸收进佛教里来。大乘教派之般若、法华、宝积、大集、金光明、楞伽等显教经典,都载录有各种陀罗尼品。咒有善咒、恶咒之别。善咒,如为人治病,或用于护身之咒,称为吉祥增益之咒法;恶咒,如咒诅他人,使之遭受灾害之咒,为调伏之咒法。《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七、《十地经》卷四等皆有述及此类恶咒语句。《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即说到必须远离此等恶咒。杂密时期的咒主要是用来解决某种具体的问题,而到了纯密时期,咒术被赋予极高的地位,认为咒即“法尔常然”之表示,若诵读观想,即能获得成佛等种种利益。佛教内最早使用咒术是以释迦牟尼佛的名义开始的,后来各位佛与菩萨几乎都有了自己独特的陀罗尼。

在7世纪纯密产生之前,随着咒术与印契向佛教内的不断引进,观音信仰中便已开始夹杂进许多密教的成分。与7世纪之后的密教观音信仰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密教化观音信仰主要表现在各种观音咒术的出现。从中国的译经史来看,最早翻译成汉语的陀罗尼经是三国吴支谦翻译的《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此经后来又多次重译。有趣的是,我们从最早的译本即支谦的译本中尚看不见观音的影子,而在后来的译本中却出现了,如在东晋佛陀跋陀罗(406年至长安)的于5世纪初所译的《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当中,观音成为众多听佛说法者之一。笔者怀疑该经在印度经历过一个演变的过程。3世纪前,经中没有观音,而大约在4世纪时观音便被列入听陀罗尼法门的菩萨之一,可见观音和陀罗尼的关系大约在4世纪真正开始。

观音与陀罗尼的关系在不断发展。在《佛说六字咒王经》中,观音已不仅仅是佛说陀罗尼的听众,而是同文殊、普贤、弥勒等菩萨一起成了陀罗尼的护持者。这部经在印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还说不清楚,在中国最早翻译大约在东晋时期[3]。在印度,该经应该是从《摩登伽经》发展而来的,因为该经所讲的内容基本同于《摩登伽经》的第一品《度性女品》。经中讲佛弟子阿难乞水时遇见一摩登伽女。该女见阿难而生淫心欲和阿难成亲,以死相胁求其母成全。其母便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为其咒所迷,即将行淫乐之时,佛说六字神咒制止。此事及此咒同于《六字咒王经》所述。而《摩登伽经》为三国时吴竺律炎和支谦合译,可见此经在印度产生应在3世纪之前。不过,在《摩登伽经》中,尚没有观音,可见,观音被当作护持这个神咒的大菩萨是后来才出现的信仰,并随后加进了与《摩登伽经》第一品相同的《六字咒王经》之中。

从听闻神咒到护持神咒,再到直接出现观音的神咒,陀罗尼观音信仰才算真正成型。观音自己说咒最早在《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得到体现。该经系南朝宋代的竺难提译。可见在印度的出现应该在5世纪初期之前。经中叙述观世音菩萨为毗舍离国人民解除疾病困厄,教其称念三宝及观世音菩萨本身名号,并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谓持此咒可免一切疫病,又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尼,以及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及其功德,最后说灌顶吉祥陀罗尼之因缘及其功德。

我们引用一段经文来作进一步分析:“时,毗舍离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者俱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言:‘世尊,此国人民遇大恶病,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唯愿天尊慈愍一切,救济病苦,令得无患。’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去此不远正主西方,有佛世尊名无量寿,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愍一切,救济苦厄。汝今应当五体投地,向彼作礼,烧香散华,系念数息,令心不散,经十念顷,为众生故,当请彼佛及二菩萨。’说是语时,于佛光中,得见西方无量寿佛并二菩萨。如来神力,佛及菩萨俱到此国,往毗舍离,住城门阃。佛二菩萨与诸大众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尔时,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大悲观世音怜愍救护一切众生,故而说咒曰,普教一切众生而作是言:‘汝等今者应当一心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厄者。如此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烧众名香,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一心一意,令气息定,为免苦厄,请观世音,合十指掌而说偈言:愿救我苦厄,大悲覆一切,普放净光明,灭除痴暗冥。为免杀害苦,烦恼及众病,必来至我所,施我大安乐。我今稽首礼,闻名救厄者,我今自归依,世间慈悲父,唯愿必定来,免我三毒苦,施我今世乐,及与大涅槃’白佛言:‘世尊,如是神咒必定吉祥,乃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大慈大悲陀罗尼印。闻此咒者,众苦永尽,常得安乐,远离八难,得念佛定,现前见佛。我今当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4]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观音已经有自己擅长的神咒,并可以用来救度众生的疾苦。这是杂密时期密教观音信仰的典型形态。这种新型的密教观音信仰是在继承已有的观音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这段经文告诉人们,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佛身边的两大菩萨之一。但与净土经典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强调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事业,而是强调观音对现世众生的救度,称观音是“救护苦厄者”、“世间慈悲父”(而非强调西方的接引菩萨),特别教导众生要称念观音名号。这是称名救难型观音信仰同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的合流形态。另外,经文中提到“唯愿必定来,免我三毒苦,施我今世乐,及与大涅槃”,“三毒”即贪、嗔、痴,其中“痴”是指没有掌握佛教的般若智慧,消除“痴”的唯一办法就是般若,掌握了般若,才可以获得永恒的涅槃,即所谓“大涅槃”,可见这里也包含着般若智慧的法门。总之,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最早产生的密教观音信仰是继承了称名救难型、净土往生型和智慧解脱型等已有的观音信仰形态,并与其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