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
时间:2008-06-19 20:24来源:《星云文集》作者:星云法师 点击:
前 言
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集、灭、道而展开广大无边的佛法。然而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体而设定的义理层次,经过了世间的实践,就发展成为“四弘誓愿”:
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所谓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谓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静思冥想,发现了宇宙人生世间和出世间真理的次第--苦集灭道,而对世间广为宣说。所谓最初的“三转法车仑”,第一次为“示相转”,是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内容为: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是劝导弟子修持四圣谛的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
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作证转”,是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悟四圣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一样证悟四圣谛。内容为:
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
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苦、集二谛是迷界的世间因果,集是因,苦为果;灭、道二谛是悟界的出世间因果,道是因,灭为果。
苦集灭道“四圣谛”用来讲说,这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若要实践此一佛法的真理,就必须透过“四弘誓愿”的“愿门”实践,而能到达广大菩萨道的六度万行之“行门”。因此,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可以说主要就是替佛陀把过去所说的四圣谛义理佛法,落实在实践、修行上,这就是佛教在时空发展中,渐次圆满。
从“四圣谛”的佛教义理,进而到行动的、实证的“四弘誓愿”,说明佛陀说法有其时代性与连贯性,甚至还有发展性,它可以在系统中贯穿起来,所以佛法才超越历史时空。甚至现在有佛教徒研修、规划为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彼此也是相互贯通,是一而不二的,这正是本文所以提出的主旨所在。
一、四圣谛在佛法里的重要性
四圣谛是一切佛法的纲要,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法则深奥难解,佛陀恐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初转法车仑时,佛陀再三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四圣谛不但是佛陀初转法车仑时所说,佛陀在临涅槃时,又对诸弟子说:“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而不求决也。”当时佛陀连说三次,众皆无疑,也无问者,唯有阿那律知晓佛陀的心意,又将佛陀的语言重说一次:“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遗教经》)
从佛陀一再强调四圣谛的事实来看,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圣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以及此中真理的不可变异。尤其,在初转法车仑中,佛陀更三度演说四圣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相”。(如前言所述)四圣谛的重要,由此可见。
四圣谛的内容一如治病的过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道,如治病的药方;灭,如病已痊愈(《瑜伽师地论》)。吾人学佛,正是为了断除贪、嗔、痴等种种烦恼,而趣向涅槃的境界,所以四圣谛是从迷的世间,到悟的世界;是从苦集的束缚而趋向灭道的解脱之路。正如《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
四圣谛说明了宇宙人生的关系:人生居住的宇宙称为世间,世间是由“苦集”所构成;如果要超脱苦集,通往出世间的法界,则要“灭道”互通。
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三法印构成了佛教教义的三大纲领,名称虽然不同,意义却是相通的:十二缘起的主要内容是三法印的思想基础,而四圣谛则是缘起思想的具体型态,三者都是初期佛陀的根本思想,以后的经论,莫不由此开展出来。因此,我们将四圣谛、十二缘起、三法印,称为佛教的根本佛法。
在诸经论中,佛陀一直非常强调四谛的重要性,例如:
今说有八难,佛法之要行;一难犹尚剧,如板浮大海。虽当离一难,然可有此理;设离一四谛,永离于正道(《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难品第四十二之四一五》)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人掷杖于虚空中,寻即还堕,或根著地,或腹著地,或头著地。如是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杂阿含经》卷十六)
佛告比丘:其诸众生于苦圣谛如实知者,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如我手中所执土石;其诸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数无量。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杂阿含经》卷十六)
此外,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说明世间如果没有四谛法,则如日隐月没,将是一片黑暗;有了四谛,世间就有了光明。(《杂阿含经》卷十五)
佛陀亦曾告诸比丘,对四谛义不如实知者,则容易受外境的影响,做不得自己的主人;正如小绵丸随风飘摇,去向无方,所以对于四谛要如实知解行证。(《杂阿含经》卷十五)
在《菩萨璎珞经》中,佛陀则把四圣谛的重要喻为火炬,它能够破除十二缘起中的根本无明;常念一切法无常,就可以去除烦恼的束缚了。
甚至,佛陀在《四分律卷三十二?受戒揵度》中说:“若我不修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如实而不知者,我今不成无上正真道。”佛陀因了悟四圣谛法而成就佛道,所以佛陀告诉弟子:“我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如实而知,我今成无上正真道。”(《四分律卷三十二?受戒揵度》)“此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杂阿含经》卷十六)可见若无四圣谛,则无三宝应世。
综上所述,可见四圣谛在整个佛陀一代时教中,它占有最高、最胜的地位。正如《中阿含卷三十?舍梨子相应品象迹喻经》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