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印度小乘佛教史 >>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

分享到:
  25页

 

     提要

 

      本文探讨印度部派佛教发展过程中,二律系、四圣部及

     十八部的形成,并配合各部的师资传承来研究。佛灭当年的

     王舍城结集,由阿难先结集经藏,而后优波离结集律藏。佛

     灭百年的毗舍离结集,由于是因戒律而引起,因此先结集律

     藏,而后结集经藏,此次结集后,形成会内的上座律系与会

     外的大众律系。此中,上座律系并将戒条次第调动而与大众

     律系有所不同。佛灭一三七年起,佛教内部对「五事」、「

     实有」、「补特伽罗我」等问题的看法,起了法诤,经过六

     十三年,形成了四圣部(圣上座部、圣说有部、圣犊子部及

     圣大众部),佛灭二百年时,犊子上座首先结集论藏,集出

     《舍利弗阿毘昙》置于经藏与律藏之后,其后各部亦参照此

     论而有论藏。佛灭二三五年的华氏城结集,先结集律藏而后

     结集经藏与论藏,此次为圣上座部的内部结集。在阿育王时

     期,印度内外共分裂成十八个主要的部派,此中有七个是阿

     育王派遣四圣部的高僧至边地弘法后所形成。至于二律系与

     四圣部的关系: 在法诤前期,会外大众律系的广大僧众,分

     裂成圣大众部、圣犊子部与圣说有部。法诤后期,大天与末

     阐提之诤,最为剧烈,赞成前者为年少大众,赞成后者为少

     数的年长上座,因而后人又称前者为「大众部」,后者为「

     上座部」,结果将此二部与二律系混淆,产生部派分类上的

     困扰。其实大天(属圣大众部)与末阐提(属圣说有部),

     同属会外大众律系。由戒条的次第,可看出圣大众部、圣说

     有部二者与圣上座部出入不小。而圣犊子部的律藏,即是圣

     大众部的律藏。在师资传承方面,部派佛教中,有大迦叶及

     阿难系、优波离系、阿那律系、舍利弗及罗怙罗系、迦旃延

     系等,此中,大迦叶及阿难系的商那和修、末阐提,北传将

     此二位传说成阿难的亲传弟子,结果与南传在佛灭年代推算

     上,差了百年左右,其实此二位是释尊第五代左右的弟子。

     至于四圣部与十八部的关系如下:

 

      (一)、圣上座部--化地部(分别说部)、法藏部、雪山

     部、铜鍱部

 

     26页

 

     。(共四部)

 

      (二)、圣大众部--根本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

     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共六部)

 

      (三)、圣犊子部--犊子部、法上部、贤冑部、六城部、

     正量部。(共五部)

 

      (四)、圣说有部--根本说一切有部、饮光部、说转部。

     (共三部)

 

      此中,化地部、法藏部、雪山部、铜鍱部、制多山部、

     正量部及罽宾犍陀罗的根本说一切有部等七部,皆是阿育王

     派高僧往边地弘法所形成。

 

     一、前言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过程,以往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过

     (注1),由于北传与南传各种数据上的差异,所得出的结论并

     不相同。此中牵连到佛灭年代的问题,结集内容的问题,各

     部思想的问题,以及师资传承的问题。本文对北传与南传的

     数据,视为同等重要,并不排斥一方,在顾及上列问题下,

     引用较合理的说法,探讨佛灭后二律系、四圣部及十八部的

     形成过程,并叙及北传与南传差异的原因。在师资传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