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伽眉,此二人是阿□留驼(即阿那律)弟子(注15)」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结集中,尚有优波离系的弟子参与
,此时优波离的弟子大象拘(陀娑婆罗)已卒,大象拘的弟子
有苏那拘及树提陀娑。此中,苏那拘认为十事为非法,参加
了会内结集,但由于年纪不大,故结集时并不突出,在北传
中,只以阿难系的年长上座为主,在南传中,则有意强调苏
那拘的律师地位。大象拘的另一弟子树提陀娑则站在跋耆比
丘这一边,赞成十事,并不参与会内上座结集,故属会外大
众律的系统。由于会内有七百比丘结集,因此又称七百结集
,结集后所成的新
30页
律,称为上座律。摩诃僧祇律,本属会外大众律的系统,后
代弟子为了提高自系的地位,因此在《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
﹕七百集法藏》中,将七百结集的结集者记载成是陀娑婆罗:
「尔时尊者耶输陀僧上座问言﹕谁应结集律藏﹖
诸比丘言﹕尊者陀娑婆罗应结集。(注16)」
其实此时陀娑婆罗已卒,僧祇律中将之抬出,不外想抬
高此律的地位而已。至于上座律为何是新律﹖由《舍利弗问
经》中可看出﹕
「时有一长老比丘,好于名闻,亟立诤论,抄治
我律,开张增广,……外采综所遗,诳诸始学,别为
群党,互言是非。时有比丘,求王判决。王集二部,
行黑白筹,宣令众曰﹕若乐旧律,可取黑筹﹔若乐新
律,可取白筹。时取黑者,乃有万数。时取白者,只
有百数。王以皆为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学旧
者多,从以为名,为摩诃僧祇也。学新者少,而是上
座,从上座为名,为他俾罗也。(注17)」
此中所提及之王,当指第二结集(毗舍离结集)时的苏修
那伽王,引起诤论的长老比丘,当指耶舍。经由此次戒律之
诤,形成了二个律系,新律为上座律系,旧律为大众律系。
由此可知,大众律与第一结集时期的原始律应大致相同,而
相同之处不在于小小戒的开遮,而是在于戒条次序未更动。
反之,在上座律方面,由于重新结集,虽然仍维持不开许小
小戒,但对戒条(如波逸提)的次第作了调整,因而形成新律
。
在毗舍离结集中,会内会外大都是释尊第二代及第三代
弟子。参加会内结集的,依上述有阿难系、阿那律系及优波
离系的部份弟子。会外大众,有舍利弗、罗怙罗这一系的弟
子(许多跋耆比丘属此)以及许多在西方未参加会内结集的阿
难系及迦旃延系弟子,此外,尚有东方优波离系的众多弟子
。就人数言,会外大众远超过会内,所散布的地区亦较广扩
。此因为凡是奉行原始律,而未将戒条次第调动的,皆可归
入大众律系中。
另一方面,由于此次结集是由于戒律而起,因此七百比
丘乃先结集律藏,而后顺便结集经藏。受此影响,后来上座
律系的传说中(如化地部、法藏部、铜鍱部),都把第一次结
集的内容,也说成是由优波离先结集律藏,而后阿难结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