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与四圣部的关系如下﹕
上座律系----------圣上座部
┌──圣大众部
大众律系──┼──圣犊子部
└──圣说有部
上列之变化情形,更可由释尊后代弟子的传承来了解﹕
前已述及毗舍离结集时,会内僧众,为部份阿难系、阿那律
系及优波离系的弟子,这些僧众下传,即成为上座律系,其
部派称圣上座部,在法诤时期主张「分别说」,故又被称为
分别说部。会外大众,僧团庞大,地域亦广,仍皆奉行着原
始律,此又称为大众律(因为奉行者多)。法诤时,会外主要
有三系,一为东方优波离系的树提陀娑下传的弟子,形成圣
大众部,主张「一说」,赞成「五事」。一为舍利弗、罗怙
罗系的犊子比丘众,形成圣犊子部,主张有「不可言说我」
(补特伽罗我)。一为西方末加入会内结集的阿难系弟子,形
成圣说有部,主张「三世实有」。由于会外僧众多,地域广
,语言不同,思想不同,会外三圣部自然就形成了。圣犊子
部首先结集论藏,附于经藏与律藏之后,而成三藏。受其影
响,圣上座部等亦将论藏编出。在法诤六十三年间,圣大众
部内部首先分裂成五部,此五部为根本大众部(又称一说部)
、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及说假部。其它三圣部,此时
尚未分裂。
此中说假部,是由迦旃延系的弟子至摩揭陀国弘法后所
形成的一部,归属圣大众部(注27),此为上述三大系统外的
另一系,亦奉行大众律。
七、华氏城结集与十八部
佛灭二一八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灌顶登位,二二三年
阿育王寺落成,王子摩□陀出家,以目犍连子帝须为和尚,
大天为阿阇梨,授十戒,大德末阐提为阿阇梨,授具足戒(
见《善见律毗婆沙卷二》(注28),此后佛法大兴,各部精英
荟集华氏城,目犍连子帝须、大天及末阐提分别属圣上座部
、圣大众部及圣说有部之高僧,勒弃多为圣犊子部的高僧,
由于见解不同而起教法之诤,此中以大天与末阐提之诤,最
为激烈,诤
34页
论的内容便是「五事」与「三世实有」,结果赞成大天的是
年少而多数的僧众,赞成末阐提的是年老而少数的僧众,因
而又称前者为「大众部」,后者为「上座部」。又由于圣犊
子部、圣上座部及圣说有部皆反对五事,结果后代的学者只
从思想上,把此三部视为是上座部系,并且误以为此三部是
同属上座律系。这些混淆,主要是把末阐提与大天之诤,与
以前上座部与大众部之诤未分清的缘故。此次教理之诤,也
不只是末阐提与大天,参与论诤的还有圣犊子部的勒弃多等
。后来阿育王接受目犍连子帝须的建议,将不同部派的高僧
,各往边地弘法,《善见律毗婆沙卷二》记载着﹕
「即遣大德末阐提,汝至罽宾、犍陀罗国中﹔摩
诃提婆(大天)至摩酰婆末陀罗国﹔勒弃多,至婆那婆
私国。(注29)」
末阐提至北印弘法后,形成根本说一切有部,其声势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