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印度小乘佛教史 >>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13)

分享到:

     共通)、《佛阿毗昙经》、《律二十二明了论》(后二本属

     圣犊子部的律论)。

      (二)圣说有部﹕有《戒因缘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优波离问佛经》。

      (三)圣上座部﹕有雪山部的《毗尼母经》、铜鍱部的《

     善见律毗婆沙》及巴利文律论。

 

      以上各部的律藏中,提供了部派变化的一些基本数据。

     例如,戒经的八部(波罗夷法、僧伽婆尸沙法、不定法、尼

     萨耆波逸提法、波逸提法、波罗提提舍尼法、学法、灭诤法

     )中波逸提法的条文次第,以前学者已曾研究过(注43),但

     是系以《优波离问经》中的条文次第为主来研究,较不明显

     。因为依上文所述,最接近原始律的,应是摩诃僧祇律。故

     整个波逸提条文的变化应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由近乎原始律

     的摩诃僧祇律,经毗舍离结集,变动次第成化地部的五分律

     ,而后再由华氏城结集,将五分律变动成铜鍱部的铜鍱律及

     法藏部的四分律,这是第一个系统,为圣上座部律藏变化的

     系统。另一个系统,是圣说有部律藏变化的系统,此是将原

     始律(近乎摩诃僧祇律)再加上一点点的变动而已。圣大众部

     、圣犊子部及圣说有部,皆不属毗舍离结集的会内上座律系

     ,皆未将条文次第特别变动。只是圣说有部在罽宾的长期发

     展下,曾将律藏的内

 

     40页

 

     容不断充实而已。了解以上四圣部的变化过程后,取摩诃僧

     祇律的波逸提的条文次第为主,其次比对五分律的次第,最

     后比对五分律变化成铜鍱律及四分律的次第,即可明显看出

     圣上座部的律有显著的变化。同样,以摩诃僧祇律的条文次

     第为主,来比对十诵律、根本说有律、优波离问经、解脱戒

     本的波逸提次第,即可看出圣说有部对条文次第只有略微的

     变化而已。由此比对,即可证知圣说有部这一系统与圣大众

     部都同属毗舍离结集的会外大众律系。

 

     十、结语

 

      以上总述佛灭后,经由结集及法诤,印度佛教形成二律

     系、四圣部及十八部的整个过程,此中涉及释尊历代弟子的

     师资传承系统以及戒律条文的变动。在后期,有许多支部的

     产生,例如,南印圣大众部随着案达罗王朝的兴起,北传至

     雪山,取代被弗沙密多罗王所破坏的雪山部,在南印并有王

     山部、义成部、东山部、西山部、金刚部(西王山部)等的分

     立。在锡兰的圣上座部,则有无畏山住部,祗多林住部以及

     大寺住部的分立。圣说有部中的说转部,后来发展成经量部

     ,而根本说一切有部则受到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的护持,历

     经五百学者的编集,乃有《大毗婆沙论》的出现。

      佛教的部派分立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各部的盛衰

     并不相同,在长期传说下,北传与南传的数据记载,就会差

     异,由于北传把商那和修、末阐提传说成是阿难的亲传弟子

     (注44),结果在佛灭年代推算上,北传与南传就相差一百多

     年,在阿育王的登位年代上,同样也产生此一差值。只要将

     年代调整一下,并配合商那和修、末阐提是释尊第五代左右

     的弟子,则南传及北传的许多事件,都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又如毗舍离结集后,会内上座人数少,在形成了上座律系后

     ,团结力大,而会外大众律系的僧众甚多,地区亦广,因而

     自然较易分裂,加上此中各有不同的师资传承,会外乃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