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说有部早期并不重视论藏,到了目犍连子帝须编了《论
事》后,才有提婆设摩(天护)著作《识身足论》来驳斥﹔佛
灭五百年时,迦旃延尼子著作《发智论》,确立了说有的思
想,至迦腻色迦王时期,有部学者们编成《大毗婆沙论》,
成为圣说有部最主要的论藏,而圣说有部是将论藏置于经藏
与律藏之后。
八、十八部的师资传承
二律系、四圣部及十八部的变化过程中,前已述及与释
尊弟子们的传承系统有关联,今更进一步将十八部相关的师
资传承分别列出。此中数字(1)(2)(3)等,各代表释尊第一
、二、三代等弟子。「缺名」,表示其名字不详。
37页
甲、圣上座部的传承
(一)、化地部(大不可弃部)
(1)大迦叶、阿难--(2)萨婆伽眉、苏寐、离婆多、屈阇
须毗多、耶须(耶舍)、娑那参复多--(3)缺名--(4)缺名--(5
)摩诃勒弃多。
此中第二代弟子耶须(耶舍)为发起毗舍离结集的主要人
物,他联合了阿那律的弟子修摩(婆及娑伽眉,以及优波离
系的第三代释尊弟子苏那拘,举行第二结集。释尊第五代弟
子摩诃勒弃多(大不可弃)未参加华氏城结集。
(二)、法藏部、雪山部、铜鍱部
(1)优波离--(2)大象拘(陀娑婆罗)--(3)苏那拘--(4)悉
伽符及栴陀跋阇--(5)目犍连子帝须--(6)昙无德、摩(陀。
(1)大迦叶阿难--(2)萨婆伽眉等六人--(3)(4)(5)缺名-
-(6)末示摩。
此中(2)萨婆伽眉等六人及(3)苏那拘参加毗舍离结集。
(5)帝须及(6)参加华氏城结集。此处第六代的昙无德、末示
摩及摩(陀各往边地弘法,分别形成法藏部、雪山部及铜鍱
部。雪山部到了巽迦王朝,遭到灭法,后来印度南部大众部
再传入而兴起,只是思想与最初不同了,因此后代所传的雪
山部的教义与戒律,变得较为混杂。
乙、圣说有部
(三)、根本说一切有部
┌-(5)末阐提
(1)大迦叶、阿难--(2)(3)(4)缺名─┤
└-(5)商那和修--(6)优波崛多
此部未参加毗舍离结集,故其律(说有律、十诵律)与大众律
甚接近(戒经条文次第等),此中(5)商那和修末阐提往边地
弘法,(5)商那和修则在末突罗弘法,第六代优波崛多为阿
育王后期的重要人物,目犍连子帝须卒后,鸡胤部的耶舍建
议阿育王迎请优波崛多至华氏城,并巡行圣地,其年代约佛
灭后二四八年顷(帝须卒于佛灭二四四年)。在北传中,误将
末阐提及商那和修(还有上座部的摩(陀)当成是阿难的亲传
弟子,结果将年代弄乱,相差了约一百年。优波崛多这一系
,后来亦传至罽宾,因而此系与末阐提系在后代混而为一,
同称根本说一切有部。(5)商那和修与化地部的(2)娑那参复
多不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