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综论 >>

錫蘭佛教的傳播及其宗派(3)

分享到:

6.第五世紀:(一)約在410 年,我國的法顯法師訪問錫蘭,在無畏山住了兩年,他的游記裏詳細地描繪了當時錫蘭佛教盛況(注16),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那時的無畏山住有五千,大寺住有三千,支提山住有兩千比丘,光是這三座寺院就有一萬比丘,全國的僧尼數目也就可想而知了。(二)在摩訶男王時代(403~431),覺音來到錫蘭,住在大寺,用巴利文為南傳上座部的三藏寫了很多注疏,並造《清淨道論》,這部論是上座部空前的傑作。覺音是上座部最傑出的著述家,也是使上座部發展最有力的功臣。(三)錫蘭有兩批比丘尼先後到中國當時南方的首都南京,傳授比丘尼戒,為中國建立了比丘尼僧團(注17)。這裏有個疑問,她們傳的比丘尼戒是有部或是上座部?《大宋僧史略》敘“尼得戒由”說:“《薩婆多師資傳》云,宋元嘉十一年春,師子國尼鐵索羅等十人,於建康南林寺壇上,為景福尼慧果,淨音等二眾受戒法事,十二日度三百餘人。此方尼於二眾受戒,慧果為始也”。從援引《薩婆多師傳》來看,好像是屬於有部的?(四)約從435~460的二十多年,錫蘭北部深受異教國家入侵破壞塔寺,佛教頗受損失。(五)達多斯那王(460~478)於459 年請他的叔父摩訶男長老撰《大史》。這是用巴利文寫的一部史詩,記載從第一代王畏闍耶開始到摩訶斯那為止八百多年的歷史。錫蘭人把這部史詩和菩提樹及佛牙並尊為三大國寶。

7.從第六世紀至十二世紀:在拘摩羅達多斯那王時代(513~522 ),據說舉行過一次正法結集與淨化佛教,內容不明。阿伽菩提二世(601~611),建竹林精舍獻給祇陀林派的比丘。在609 年,羯凌伽的國王厭惡戰爭,前來錫蘭出家。據說伽葉二世(641~650)曾令筆錄祇陀林派的經典及藏外的典籍。

從公元前第三世紀至公元後第九世紀初,各代王朝基本上都以阿?羅陀補羅為首都。從第九世紀中至第十三世紀,則建都在波羅奈羅梵,因為那時舊都受到一個強大國家的威脅,從1017~1070年的五十多年間,曾淪為一個強國附庸,人民財產與佛教塔寺受到掠奪與破壞,使舊都阿?羅陀補羅成為廢墟。像無畏山寺、祇陀林寺及大寺等都化為灰燼;佛教受到最大的摧殘!到了毗闍耶跋訶第一(1059~1114),在1070年結合了人民的力量趕走了敵人恢復錫蘭國家主權。當時國王,想要恢復佛教,但國內選十個能傳戒的比丘都不足了。他只好遣使去緬甸請緬僧來錫傳戒,重新建立僧團。由於緬甸的比丘同大寺派一樣是同屬上座部的一系,因而這一派得以恢復,但其它殘餘各派雖餘炎未熄而終於漸趨消滅。同時比丘尼僧團曾在錫蘭傳承了一千多年,此後的歷史不再出現,可能也就由此而絕跡。

接著國家又有數十年的搔亂,到波羅羯摩跋訶第一(1153~1186)才得統一。他是一位為錫蘭人民歌頌的國王,對護持佛教也很熱心。他建造了許多塔寺,整理僧伽,令破戒的比丘還俗,召集三大派的比丘會議,要他們團結和合。實際上無畏山派和祇陀林派此時已甚衰落,唯有大寺派重興,盛極一時。這時最重要的事是,在國王的贊助下,約在1165年開始舉行了一次以摩訶迦葉為首的經典結集,搜集了許多過去大德們能著的巴利文三藏注疏,並對注疏再加疏解。編寫的工作是由迦葉的弟子舍利弗主持,他們用巴利文寫了很多的書,實為巴利文獻開了一個新紀元。

三、教派的鬥爭

從佛教輸入錫蘭約二百年間,唯有以大寺為中心的上座部一系。到了公元前第一世紀末葉,無畏山建成後始與大寺分裂,自成一派,即達摩羅支派。如前面提到的,如果他們是屬於跋闍子派的話,則是屬於大眾部系。新派經二百多年的發展,到了哇訶利迦帝須王時代(公元269~291),已經相當興盛,但是與大寺派尚能和平共處。然而此時又有吠多利耶派(方廣派)的學說在無畏山傳布開來。大寺的長老們認為該派見解不正,不能容忍,說服國王和一位大臣迦毗羅,採取了行政命令來取締新學派,燒了他們的典籍,並對無畏山那些接受該派學說的比丘加以責備和制止。

大約過了四十年,在俱他婆耶(309~322)即位的第四年,無畏山的達摩羅支派比丘又提倡吠多利耶的學說。當時寺內有位優舍利耶,帝須長老,害怕可能來自國王的壓迫,便帶了三百比丘離開無畏山到達古那山寺去,推舉該寺的薩迦羅長老為他們的領袖,另成一派。後來便稱他們為薩迦利耶派。

大寺派果然又動員了主要的五大寺比丘開大會反對吠多利耶派,並取得國王的支持以行政命令燒了他們的經籍,並以無畏山提出了六十名新派的比丘擯逐出境。從此無畏山派與大寺派的成見更深。幾年後,又從南印度迦韋羅城來了一位僧伽密多長老,住在無畏山寺宣揚吠多利耶派學說。事實上錫蘭佛教此時已有四派學說爭鳴。國王也似乎發覺不能專聽大寺派的一面之辭,親自召集舉行一次有各派學者參加的辯論大會。在會上僧伽密多獲得了辯論的勝利,並得國王的尊敬和信仰。後來國王常常請他入宮,並請作為倆位太子的教師。大寺派雖然利用出家的王弟等貴族比丘,想盡辦法勸說國王,也終於失敗。於是大乘佛教在錫蘭獲得合法地位,自由傳播。

俱他婆耶的長子祇他帝須即位後(323~333),非常殘酷,且對大寺有好感,僧伽密多只得暫離錫蘭回印度。過十年後,摩訶斯那即位(334~361),僧伽密重來無畏山。新國王對僧伽密多很信仰而厭惡大寺派,曾命令人民:“不許支持大寺比丘如有供以飲食的,罰一百錢!”。大寺的比丘全數被迫離開,九年空無人居。史載大寺建築被破壞,把材料運去修建無畏山,這時無畏山得到國王和親信國王大臣們的全力支持,擴建成為全國最大的寺院,無畏山派獲得空前的發展。大寺被毀的第十年,由於一擁護大寺而掌握兵權大臣向國王進行兵諫,國王迫不得已才允許大寺的比丘回來。無畏山的僧伽密多長老終於在這種法門互相水火中而獻出了生命。然而此後五六百年,大寺派未能挽回他們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