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05年,錫蘭受到更凶惡更殘酷的來自西方葡萄牙殖民主義者的侵入。除了高原地帶保留一個小小的堪地王國之外,海濱平原地帶全部成為葡萄牙的直轄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從軍事、政治、經濟侵略掠奪外,還利用天主教作文化的侵略。在它的統治區內只許信它的御用宗教,絕對不許信奉別的宗教,並到處毀滅佛教塔寺。因此,激起當時許多佛教的憤怒,便聯合以一些比丘為首的群眾起來反抗殖民者統治民族運動的力量,但沒有成功。殖民主義者懼怕佛教的反抗勢力,更殘酷地進行破壞佛教,大事屠殺境內的比丘和佛教信徒,拆毀所有的佛教寺廟,掠奪寺廟財產全部作為擴展它們的侵略勢力之用。殖民者侵占錫蘭一百多年,在它的管區內佛教的宗教信仰形勢,便全部被滅掉。
在1658年,荷蘭殖民者又驅逐了葡萄牙殖民者,把全部從葡殖民者手中奪來的領土作為自己的殖民地。荷蘭殖民主義者的作法和葡萄牙殖民者一樣毒辣,所不同的是:荷蘭殖民者利用基督教作為政治文化侵略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比葡萄牙殖民者更壞,他們把教堂作為殖民統治者的組成部份,通過教堂來監視人民的行動及排擠佛教和其他的宗教,連葡人傳入的天主教亦在嚴格禁止之列。
這兩個西方殖民主義者,先後占領錫蘭的海濱平原近三百年,在他們的沿海占區內,佛教的宗教形式全部被消滅掉了。只有在高原地帶錫蘭人的小王國內,尚能保留佛教一線生命。可是到了羅迦醒哈第一統治堪地王國時(1581~1592)由於他的性情殘暴,自己放棄了佛教的信仰而轉成印度教徒,盡力破壞佛教,殺害比丘,焚毀經典,連佛足山上一座為全錫佛教徒朝禮而認為最神聖的佛殿,也被改作印度教的寺廟。經過這番暴雨後,錫蘭島上一點僅存的佛教餘輝也被吹滅了!在他後面的幾個保存殘局的國王,也都是對佛教不利的人。到了1687年,唯曼羅,達摩,索利耶第二即位,開始意識到錫蘭佛教與錫蘭民族有著不可分離的共同命運。可是在國內已經找不到五位有資格傳戒的比丘。他曾造了一所佛牙寺,並且遣使到緬甸阿拉干請了幾位比丘來傳戒。1707年他的長子即位,也曾造了一所寺院。由於統治面積縮小,加上長期從事抵抗外來的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戰爭與頻頻的內戰,已耗費了無限的人力財力,水利失修田園荒蕪,經濟破產,人民的生活陷於極端貧困之中。在佛教方面是:塔寺盡成丘墟,比丘絕跡,無經典可誦,這是錫蘭佛教史上最淒涼的時期!
六、佛教的復興
到十八世紀,錫蘭的佛教的宗教形式已等於滅亡,連一位正式的比丘也沒有,僅遺下少數沒有受戒以占卜星相等為業瞻養妻室的非正式沙門。然而由於有二千年的佛教傳統信仰,大部份僧伽羅族的人民還是認為自己為佛教徒,把錫蘭民族自主與佛教復興不自覺地連接在一起。
1739年,在山區裏的康提國王師利?毗闍耶?羅迦醒哈即位後,為滿足境內人民的需要,於1741年與1747年先後二次派遣暹羅及緬甸的北古和阿拉干,試探外國僧伽來錫蘭傳授比丘戒法。可惜他在位只有八年,雖經一番熱心努力,未得遂願而終。揭諦?師利?羅迦醒哈即位(1747~1780),繼續為恢復佛教努力。1750年再次遣使暹羅請求派比丘來錫傳戒。這次獲得暹羅國王同情,派遣了以優婆離長老為首的十人佛教使節團,還抄寫了經典於1753年到達錫蘭,從此重建僧團,重建塔寺,佛教文化又漸漸地在山區裏重興起來,然而尚不能下山到殖民統治者所侵占的海濱地帶去。國王熱心護法,拿出很大一部份財產作為進一步展開佛教工作的經濟基礎。他把所施的財產分為三分:一分供給僧伽領袖專作培養弘法人材及安定僧伽清修的生活;一分為專供修建塔寺及擴展佛教文化工作;另一分則分施於各寺院作為弘揚佛教事業的永久基金。這一舉動,無疑地作為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宗教文化侵略反抗鬥爭樹立起一面鮮明的旗幟。
促使這次佛教得以重興,是和一位得到國王信任的薩拉能格拉長老努力分不開的。慫恿國王遣使去暹羅的就是他。當暹僧來錫時,他和其他數百人首先受比丘戒,數年之後,錫蘭便有比丘三千餘人。國王指定薩拉能格拉為僧王,管理僧伽事宜成為錫蘭佛教暹羅派的始祖。他全力為佛教事業工作,寫了不少佛教的書。他的弟子菩多梵?悉達多?佛陀羅揭多寫了《大史續編第二部》(即《小史》第二部)。
1796年,錫蘭又換來了另一個西方殖民主義者英國。先是荷蘭在錫蘭的殖民地都落到英國殖民者手裏,繼之在1815年又吞併了康堤王國的領土。於是數千年獨立的錫蘭便全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了。英殖民者起初也曾公開反對佛教,惹起了許多佛教信徒和比丘的反抗。英帝國主義者為了更容易地統治殖民地的人民,便改變了政策,在1815年與康堤的領袖們簽訂了一個同意保護佛教的所謂“康堤修約”。從此佛教雖然在帝國主義者偽裝的“寬大政策”下獲得了某些發展,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裏仍然受著有帝國主義者的種種壓抑。由於錫蘭人民反抗殖民主義者不斷的鬥爭,終於在1948年?月?日擉脫了殖民地的枷鎖,國家恢復了獨立自主,佛教才獲得真正的自由和發展。
七、目前的佛教教徒、寺院與僧派錫蘭佛教的復興與發展,是和錫蘭人民經過二百多年結合民族獨立運動相始終的。目前全島一千萬的人口中,約有六百多萬是佛教徒。二萬多名佛教比丘,擁有五千多座佛教寺院,有三百多個大小不等的教學佛教經典的佛學院。他們僧俗間有著密切聯系。寺廟是分布在城市與鄉村間,構成佛教徒的宗教活動的中心,定期舉行講經法會,寺廟裏舉辦有星期學校為男女青年信徒灌輸佛教的正信思想。佛學院的歷史還不算長,第一座佛學院是創建於1839年。錫蘭獨立後不久,錫蘭政府決定把原有的兩座最大的佛學院改為佛教大學,即智嚴大學與智增大學,有意識地要培養出專門住持佛教的比丘知識分子。
在僧侶中分成三大派:(一)暹羅派,是1753年由暹羅傳入,創始者為薩拉能格拉。(二)阿曼羅波羅派,是1802年由緬甸傳入,創始者為摩訶格羅瓦?匿納唯羅帝須。(三)藍曼匿派,是1865年由緬甸傳入,創始者名阿般格訶梵多?印陀沙婆。在這三大派之下,現在又成為十多個小派,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