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浅析汉藏教理院成立的背景(2)

分享到:
 

发扬传统者,继承传统、重振宗风。传统各宗皆有人出来振兴,如虚云、来果重振禅宗,因光、净空等力宏净土宗,弘一、慈舟等重兴南山律宗,月霞、应慈等重兴华严宗,谛闲、倓虚等重兴天台宗,欧阳渐、韩清净等重兴法相唯识宗,他们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复兴佛教运动中成绩也最为辉煌。

 

学习外求者,积极奔赴域外求法取经,掀起了继汉魏以来的又一次留学取经运动。其中大勇、持松、显荫、王弘愿、顾净等东渡日本,取回已绝传多久的唐密[1];后大勇又率留藏学法团赴康藏留学,使藏传佛教特别是藏密流传于内地,大大丰富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内容。

 

返本归源者,欲图向印度佛教、南传佛教溯探佛教之本源,以求重振佛法。其中欧阳渐、韩清净等重兴法相唯识宗,探本于印度法相唯识学,唯宗此学为纯正佛法;印顺法师等探本于原始佛教,尤宗般若学。

 

而改革鼎新者,试图从整理僧伽制度入手,“以造成真能住持佛教之僧才,为风雨飘摇中的佛教僧寺开一新出路”[4],这是中国佛教应机而重振的最重要方面,其代表人物和领袖为太虚大师。

 

2、太虚改革中国佛教、整顿僧伽制度的理论及尝试

太虚,俗姓吕,法名唯心,原籍浙江崇德,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幼年依外祖母生活,常随外祖母上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宁波天童寺等佛教圣地、名刹朝拜进香。1904年,太虚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同年,随士达上人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11月,奘年和尚携大师往宁波天童寺,从名僧寄禅(法名敬安)学习两年,并与近代另一著名高僧圆瑛大师,在天童寺结为金兰之好,互研经教。1909年,太虚赴南京入祗洹精舍,从杨仁山居士学佛,同学有梅光羲、欧阳渐、邱晞明、僧人仁山、智光、开悟等。

 

青年时代的太虚,思想十分活跃。1907年,受同学华山影响,太虚得读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邹容等人的著述,深受激励,向往革命。受这些思想及革命人士的影响,1911年,太虚在广州期间,时与革命党人联络,参加秘密活动。太虚那时候就认为中国政治革命后,中国的佛学亦须经过革命。[5]辛亥革命以后,李政纲、欧阳竟无等人在南京发起组织“佛教会”,谢无量亦发起组织“佛教大同会”。太虚回到南京后与同学仁山准备组织“佛教协进会”,准备改革南京金山寺,结果遭遇挫折,佛教协进会成立不久即夭折。此是太虚佛教改革运动的第一阶段。

 

1913年,在寄禅和尚的追悼会上,太虚针对当时佛教丛林存在的积弊,悲愤地提出了佛教的三大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其中,教理革命的中心即是以“五戒”、“十善”为人生基本道德的善行,去改善当时的社会制度,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国家社会。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众的生活、组织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住持僧团。教产革命的中心是要变按法派继承寺庙遗产的旧规为十方僧众公有制,并作为供养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事业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