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虚改革中国佛教的参考
在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中,藏密成为他佛教革新运动的参考。1915年,太虚著《整理僧伽论》,主张派人留日、留藏学密,以重兴密宗。太虚认为中国佛学的重建,需“探究汉文及融摄巴利文、藏文、日文之教注。中国佛学的所以要重建,因为末流的禅净已非常贫乏,台贤也不充实,故必探究汉文的一切佛典,并融汇巴利文、藏文及日文的佛学来充实。” [41]1925年,太虚作《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一文,希望大心比丘,深入东密、藏密而冶为中密。这种佛学研究的新趋势特别是太虚的主张或多或少激发了年轻一辈学僧西向探索的兴趣。入藏求法的始作佣者,正是太虚的门下大勇、法尊、观空、严定等法师。
太虚所希求改革的中国佛教,并非要完全模仿西藏佛教、使内地佛教喇嘛化、密宗化,而是主张学密宗者“思想必以教理为轨,行为必以律仪为范,然后密宗之方便功用,方不失为佛教之方便功用”[42],试图用藏传佛教来充实内地佛教。1929年,太虚寰游欧美归国后,采纳西方的佛学研究方法,依三期教史流布,主张针对巴利文、汉文及藏文三大语系的佛教教法进行研究,汉藏教理院也是在这种因缘下得以成立。汉藏教理院的成立,既培养了一批研究藏传佛教的人才,同时也把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对于太虚创建汉藏教理院,汉藏教理院教务主任法舫法师是这样理解的:西藏佛教传承了印度晚期的佛教,是最圆满的佛教,因此中国内地佛教“需要西藏佛教来补充”,而“太虚大师在武昌佛学院的时候,就见到这一点。最初,太虚的弟子,大勇法师和现在的法尊、严定、观空法师,到西藏去留学,也就是本着这个意义。学成回来,翻译中国所没有的经典,以补不足。汉藏教理院对中国佛教所负的责任,也就是这样。中国佛教所缺少的很多,不假翻译运载过来,是没有第二个方法,文化的沟通,也是由此的。”[43]因此,汉藏教理院代表了以太虚为代表的近代佛教革新者,试图通过一个完整的机构来系统学习藏传佛教尤其是藏密,以寻找近代佛教的出路,完成佛教与近代社会的融合。
[1] 唐密即流传于日本的密宗,现存于世之密宗分为东密、台密和西密,前二者均流传于日本,系唐时自中国传入,故又称唐密;后者指西藏之密宗,即藏传佛教之密宗,又称藏密,是从印度直接传。
[1] 曼殊,章太炎.儆告十方佛弟子启[A].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百年文化冲撞与交流[M],146;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3.190.
[2] 杨仁山.般若波罗密多会演说[A].黄夏年主编.杨仁山集(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1.
[3]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M],23.
[4] 太虚.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A].王时常,钱文忠编.人间关怀——20世纪中国佛教文化学术论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501.
[5] 楼宇烈.太虚大师小传[A].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太虚卷[C].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释印顺编著.太虚法师年谱[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6] 太虚.我的佛教改进运动史略[A].人间关怀——20世纪中国佛教文化学术论集[C],244.
[7] 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百年文化冲撞与交流[M],100.
[8] 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百年文化冲撞与交流[M],246.
[9] 太虚法师年谱[M],76.
[10] 太虚法师年谱[M],94.
[11] 太虚.僧制今论[A].人间关怀——20世纪中国佛教文化学术论集[C],474-476.
[12] 太虚法师年谱[M],130.
[13] 世界佛学院建设计划[A].释满智,墨禅.太虚大师寰游记[M]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2辑[Z].台湾:文海出版社,159.
[14] 略史及其沿革[A].汉藏教理院编.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特刊(以下简称特刊)[Z].重庆:私立北泉图书馆印行部人文印刷所,1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