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寺院教学改革,萨迦寺民管会拟恢复过去的学位制度。他们结合过去的学位制度,提出了新的设想。凡在高级学经院的学僧学完6年的课程尤其是通过“六部大论”的测试辩论后,可以申请“饶强巴”学位。今后凡是寺院的堪布、讲经堪布、多吉洛本(金刚上师)、两院经师均从饶强巴等中提拔。
从萨迦寺的现行寺院教学情况看,除新僧入寺的见习期外,学经僧人在初级和高级学经院用12年时间可以完成其学业,这是传统经院式教育向学院式教育过渡的一个尝试。从萨迦寺取得的成绩来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院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借鉴和采用现代教学组织,传授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加快僧才培养、提高学僧水平的必经之路。
三、两种体制下的萨迩寺管理特点小结
纵观萨迦寺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政教合一制度下的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民主管理的模式,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体制下寺院管理的优越性,为藏传佛教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找到了实践和理论依据,概括地讲西藏萨迦寺的寺院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过去的历史来看,西藏地方政权虽几经更迭,但萨迦寺始终没有摆脱政教合一制度下的枷锁,寺院管理表现出落后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局限性。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萨迦寺的特权,开始引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管理机制,寺院逐步向社会主义制度适应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废除寺院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废除寺庙委派行政官员,废除寺院内部等级森严的封建管理制度。萨迦寺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团结合作、密切联系群众、热心和善于寺院管理的民主管理委员会。民管会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的民主管理体制,积极发挥民管会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带领爱国爱教僧人,依法治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过去萨迦寺除了寺规的一些条文之外,没有过较为详细的管理条例。在社会主义民主管理体制下,萨迦民管会积极培养在寺僧人的民主意识,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寺院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还制定例会制度和述职制度,加强上下沟通,有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及时了解民情,也有利于下情上达,缩短了民管会与僧众之间的距离。
(三)民改前的萨迦寺拥有大量的庄园牧场,地方政府及寺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各庄园牧场交来的税收以及各种差税。贫苦百姓和僧人是寺院财富的创造者。民主改革之后,萨迦寺彻底废除了寺院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开始踏上了以寺养寺的历程。萨迦寺因地制宜,开办适合该寺特点的社会公益和服务事业,增加了寺院收入。在保证寺院所有消费自给的前提下还对寺院僧人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增加了僧人的收入,减轻了僧人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和政府的负担,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寺院经济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四)新僧入寺方面,过去每届新任堪布登台时和每届佐巴掌权之际要招带有一定差役性质的僧侣,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没有选择的余地,唯命是从。现如今完全按自愿入寺的原则,办理办全行政和宗教两方面的管理手续。条件合适者准予入寺见习,见习期满后,品学兼优者在村级以上政府的认可下准予办理入寺。入寺授戒等完全承袭过去的作法,要求僧人严守寺规戒律,做到僧象僧,寺象寺。
(五)对在寺僧人的管理,萨迦寺在传统的教规戒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规,实行评分考核制度。对僧人的政治学习、思想建设、个人行为、学经管理、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评分制,加强对僧众的管理,这对提高僧人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过去在萨迦寺一名学僧从步入摄类班到获取饶强巴之学位至少需要20多年。这样的漫长学经路不仅是浩繁的佛教内容所致,而且还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寺院教育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民主改革之后尤其是近几年,大力改善了学经制度,使寺院教育逐步适应社会发展。萨迦寺现行寺院教学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学制太长的局面。寺内开办初级和高级学经院,学制各为6年。初级学经院内主要学习藏文基础知识,同时打下显密教方面的良好基础。高级学经院内学习佛教经典著作。高低二院用12年时间(见习期除外)完成学业,这是传统经院式教育向学院式教育过渡的一个尝试,也是加快僧才培养、提高学僧水平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