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藏传佛教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涛教授
藏传佛教已在世界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上千座寺庙、传教中心,但其在海外的广泛传播缘起南亚。1959年后,随达赖出逃南亚的大量藏传佛教各教派僧侣和僧侣组织因经济与政治等诸多缘由,开始向世界各地广为传教,但半个世纪以来,无论藏传佛教在海外势力如何壮大,各教派始终把南亚作为大本营,各教派的主寺和精神领袖都始终在南亚。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改变,藏传佛教在南亚和海外的传承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如表现在:宗教格局发生变化。以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势力在南亚居支配地位,教权统一趋势加强。而在世界其它各地,各教派的发展未受局限;传承方式发生变化。生存环境的改变促使各教派简化仪规,引入西方现代教育方式和科学知识,使藏传佛教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与日俱增;政教合一体制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格鲁派势力占优的南亚,宗教搭台,政治唱戏的格局更为突出,宗教的政治功能尤显。这些变化对国内外藏传佛教自身的发展以及藏民族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在海外的发展,尤其是对藏传佛教海外传播中心――南亚的藏传佛教现状及其影响的研究,对于加强对藏传佛教的系统研究,对于维护国内藏区的持续稳定和发展,解决西藏问题国际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将以南亚(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中心,兼及藏传佛教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状况。首先,构建藏传佛教在南亚的发展史,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理清藏传佛教各教派在南亚的发展脉络,重点构建1959年后藏传佛教在南亚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南亚藏传佛教的传承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当代南亚藏传佛教对国内外藏族社会、藏文化发展的影响,对国际西藏问题的影响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比对,提出创新性的学术见解,并由此提出我国解决西藏问题国际化和维护西藏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明洪教授
目前存在着不少影响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来源于西藏社会外部,一方面来自西藏社会内部。后者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满足农牧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等。这些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的尚未建立,有的初步建立,即使已经建立的,也因水平太低、质量太差,体系不够完善而无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支撑农牧民基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结构”,从经济性质上讲是“农村公共产品”。因此,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结构,从而探索促进西藏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发展、农牧民增收问题的长效机制。
本课题将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直接适用于公共产品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引入到“三农”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同时,整合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进行通力合作,推动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也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筑协作攻关的平台和契机。
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改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结构去推动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建立西藏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问题。本课题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揭示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系、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解决的农村治理结构改革问题、农村“民间组织”发展问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改进问题等。最终能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改革方案打好理论基础,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改善西藏农村公共产品结构以推动西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寻求正确的方向,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和对策措施。
民主改革前后的阿里社会
项目负责人:刘复生教授
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阿里地区也是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本课题将对阿里地区从西藏噶厦政府设立“四宗六本”的行政体制时期至阿里行署的建立这一时段作全面而综合的论述。对民主改革前的阿里地区的封建农奴制度及其特点、其传统的差税制度及边境贸易的发展作综合研究;同时也对阿里民主改革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进行研究,如阿里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寺院与宗教、家庭与婚姻、族群等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几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梳理分析,如阿里地区的寺院与派在民主改革前后的变化与发展,阿里地区“四宗六本”体制的形成以及对阿里社会生活的影响等重要问题。
本课题将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主,结合汉藏文献记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最大可能地全面呈现民主改革前后的阿里社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藏彝走廊的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
项目负责人:石硕教授
藏彝走廊指川、滇西部及藏东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该区域因分布着六条大江(西起怒江、东至岷江)及众多支流,形成若干天然河谷通道,自古便是众多民族或族群迁徙流动的场所,是一条经久不息的多民族互动“走廊”,也是汉与藏、彝等民族的文化结合部。该区域因以藏缅语民族为主,民族种类繁多、支系复杂,民族文化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独特性并保留大量古老历史遗留,在我国民族区域格局中极具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