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十一五”科研发展规划(5)

分享到:

  “藏彝走廊”概念是80年代初由费孝通先生提出。随后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组织发起“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首次将藏彝走廊作为整体民族区域进行研究,取得一批基础性调查成果。之后曾在该区域开展过西南丝绸之路、藏缅语民族语言、茶马古道等专题研究。国外学者也对该区域有个案或专题研究,如法国石泰安的“汉藏走廊”的研究等。但总体看,对藏彝走廊的整体和综合研究较欠缺,而以各民族单位研究为主。2003年底四川大学藏学所与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在成都召开“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再次将藏彝走廊的整体研究提上议程,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目前一些机构、学者已陆续启动综合研究藏彝走廊的项目,如中国社科院翁乃群主持的“藏彝走廊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研究”等。但目前学术界对藏彝走廊区域民族互动及文化发展未作过系统和专题研究。
  从历史和现实看,藏彝走廊的最大特点是多民族互动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交融与多样性。故研究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及两者的关联性不仅是认识藏彝走廊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从整体上理解该区域民族及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民族互动”概念不同于“民族关系”,前者主要指民族间在行为层面发生的相互作用,后者则泛指民族间在各方面发生交流、联系、影响的状态。本课题研究的民族互动,重点是该区域民族在行为上发生的较直接的相互作用。课题研究将以现实为重点,因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既是动态过程,也是历史的结果,为有效地诠释现实,也将涉及历史内容及背景探讨,从历时、共时两个维度对藏彝走廊的民族互动和文化发展作全面考察。
今藏彝走廊中除分布着操藏缅语的藏、彝、纳西、羌、白等14个民族外,还有非藏缅语民族如蒙古、傣、苗、回等。研究这样一个民族种类多、彼此关系复杂地区的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把握主脉与大势,否则极易迷失方向,作泛泛之论。
  本课题主要以民族学、人类学的范畴、理论与方法并吸收民族史、民族生态学、人文地理、文化史等知识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田野考察与文献两个途径获取资料。田野考察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方针,文献上尽可能将古代与现代搜罗齐全,并充分利用前人的相关田野调查资料,在田野考察和丰富的文献基础上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其它新立项目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项目:“近代基督教再康区传播研究”,项目负责人:徐君副教授。
☆ 横向课题:“汉藏印刷术回顾与展示”,成都市锦江工业开发区,项目负责人霍巍教授。
☆ 横向课题:“文化-生物多样性”教材编写,WWF项目,项目负责人:徐君副教授。

 

基地学术动态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985工程” 二期“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2006年1月13日,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985工程二期”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平台主任聘任仪式在学校行政楼贵宾厅举行,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向平台主任冉光荣教授颁发了聘书。3月13号,平台主任冉光荣教授分别与学术带头人王挺之教授、霍巍教授、石硕教授、杨明洪教授进行了签约,标志着“南亚与中国藏区研究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创新平台在中国藏区研究方面共设立有四个研究方向:中国藏区历史文化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喜马拉雅周边区域研究、中国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研究。

基地新办公室、资料室投入使用
  为支持基地建设,学校在进行办公用房调整分配时充分考虑到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将新博物馆大楼中的3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交付本所使用,解决了长期困绕本基地的资料室用房问题,学校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重视和支持。2006年5月,新办公室、资料室、小型研讨室投入使用,运行良好,尤其资料室宽敞整洁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藏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藏书更是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研读。

2006四川藏学界新春联谊会召开
  2006年1月21日下午,2006四川藏学界新春联谊会在四川大学红瓦宾馆召开。来自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藏学研究所、四川省统战部藏学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院、四川人民出版社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联谊会。
  会议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先生、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南亚与中国藏区创新研究平台”主任冉光荣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刘勇副院长、四川省藏学研究所、四川省统战部藏学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先后发言,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在过去一年中的建设成就以及在未来一年的规划与发展,随后,参会的学者们也纷纷发言,就中国藏学事业的发展、四川藏学界的交流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广泛探讨。
  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召集主办的四川藏学界新春联谊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达到了促进交流、加强合作的良好效果,今后将会继续举办下去。

“海峡两岸社会与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2006年6月29日,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会与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社会与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石硕教授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召集者和中方主持人。来自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师范大学、重庆西南大学以及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社会学系从事民族社会、巴蜀文化、社会学及教育学研究的约20余位学者以及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人类学系、政治学系和公共事务系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两岸学者就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展了议题广泛的讨论,增进了交流,扩大了学术视野。

“十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我所参与的“十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中国区域历史与宗教文化”于6月份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其中,石硕教授主持的“横断山区民族走廊历史与文化研究”和霍巍教授主持的“西南地区考古与区域文明研究”两个分项目也获得通过。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由“211项目”支持的学术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共三项,横向和纵向研究经费达到100多万元,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本所在学科建设上再上新台阶。

四川大学与西藏自治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