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道场 >> 北京 >>

雍和宫(4)

分享到:

雍和宫中路殿堂佛像特点与立意

雍和宫天王殿中佛像布局与汉庙一样,只是居中供奉的大肚弥勒不直接盘坐与须弥座上,而是端坐于须弥座上的雕龙罗汉床上,单腿盘起,更显突出的腹部,弯曲的双腿,配以舒展的眉毛和大张的笑口,则表达了佛家,慈悲为怀,宽容是本的精神。

四大天王像均为泥塑彩绘,由于是采用上五彩加贴金装饰,使其辉煌而典雅。只是东方天王供奉位置在西侧,反映了藏传佛教寺院以右为上民俗心理。

雍和宫大殿相当汉庙中的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此殿三世佛的排列是竖三世,即中间为现世佛释迦牟尼,西侧为过去世燃灯佛,东侧为未来世弥勒。三尊佛像,其脸部犹如满月,眼睛长而黑白分明,鼻梁高且直,嘴角似含一丝微笑,其背后为镂空透雕的火焰背光,上饰大鹏金翅鸟的图案。三佛虽然面目相同,但手印不同,释迦佛祖右手指尖朝下,作触地印(又称降魔印),而燃灯佛为转法车仑印(佛首次说法称初转法车仑),弥勒佛作说法印。两边十八罗汉像采用蒙麻、脱沙法塑造,故比例匀称,面目清秀。

法车仑殿中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质鎏金像。像与底座子相加共6米,虽然是分部铸造而成,但由于工艺精湛,浑如一体,没有拼装的任何痕迹。此像表情生动,宁静中略显慈祥,使人倍感亲切。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1357年生于青海湟中县宗喀地区,他不仅创立了格鲁派提出显宗、密宗兼修的理论,也为后来格鲁派两大活佛达赖与班禅系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万福阁内的弥勒大佛最负盛名。其地面高18米,埋入地下8米,是一棵完整的白檀木所雕(7)。此树原产地为尼泊尔,由七世达赖以重金购得,转运京师献给乾隆皇帝,公元1748年至1750年由养心殿造办处督办造成,工期三年。此佛像头戴五佛冠,眉眼舒展,平视前方,神情肃穆,其身上遍是缨络,臂有金钏,其间嵌有松石、琥珀显示了浓厚的葬地文化风情。弥勒原是梵文迈德里亚音译,含义是慈氏,在藏地称强巴,于释迦牟尼灭度后,接替他主持来世,广度众生。

雍和宫配殿中密宗佛像的特点及立意

雍和宫中的密宗佛像,大多在配殿之中,其形象复杂而多变,大部分塑像为“愤怒像”。以东配殿为例,内中就有五尊,正中所供就是大威德怖畏金刚。大威德金刚梵文称雅曼达嘎,藏地区称多吉·吉杰,是密宗修持中四大本尊像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男相有九头、三十四手、十六足,与之相拥的女相名为罗浪杂娃,属于空行母(也称明妃)。大威德金刚之九头,代表密宗理论中的九部契经,一对水牛角代表佛家的二谛(真如和实相),其足下踏有两组象形物,走兽类有水牛、黄牛、鹿、狐等等,而非禽类有雁、鸽、鹊、鹦鹉等等,它们分别代表八正道与八正觉。八正道是通向解脱的途径,而八正觉,是圆满自在达到佛果的各种方法。

位于大威德金刚右侧的是六臂勇保护法像,他被列为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首。梵文名为:摩诃迦罗,藏地区称棍布,蒙语则称:玛哈嘎拉。此像为一面六臂,头戴五髑髅冠,足踏一匹仰卧的白象身上。此像为典型的“忿怒相”,六只手臂象征修法中的六解脱,手中法器则分别代表:克烦恼,断俗念,增智慧,去邪恶等含义。此护法主要功德是庇护众生,解脱大众的困苦烦恼,圆满众生的一切善愿,所以藏地都视他为施福之神,家家供奉。

最后再介绍本殿北端所供的吉祥天母像,这是一尊外相呈女相的护法神,梵名:达雅,藏地区称:白拉姆或班达拉姆。吉祥天母有平悦相和忿怒相两种形式,此殿中所供为忿怒相。此像身蓝色,三目圆睁,面露怒容,口衔药叉,红发上竖,横坐于一匹黄骡身上。左手执嘎布拉碗,内盛血浆,右手上举,持人头骨棒,鞍前系帐簿,表示记录善恶之事,鞍后挂荷包,内有病毒瘟疫,以表主灾难,尽管此像外表凶恶,但藏地僧俗十分崇信,认为此神主吉祥,伏恶魔,消灾难,赠吉祥,可作为地方保护之神,称三界荣耀女王,每逢藏历年的十月十五日,都要诵经,游行,以示纪念。

 藏文大藏经 


雍和宫法车仑殿东西山墙壁画前面的经架上,摆放着一层层以黄布包裹的藏文大藏经。西墙为《甘珠尔》经,计107部,为清康熙年版本。东墙为《丹珠尔》经,计200余部,多为清乾隆朝以前版本。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典籍的主要部分,内容从梵文翻译而来。古印度信众认为,以丝穿花瓣,则花瓣可不被吹散,同理,将释迦牟尼的教言搜集总摄在一起,便可永世流传。藏文大藏经卷帙浩繁,内容广博,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甘珠尔》为佛说部,亦称正藏,系佛祖圆寂后,经弟子们六次结集而记诵下来的。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及戒律,灵鹫山说无相之法,毗舍离等处说分别法的言教,即三藏四续。三藏指经、律、论,内容系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四续指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甘珠尔》经主要有七个方面,即戒律部、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诸经部、秘密部、口录部。

《丹珠尔》为诸大师的论疏,亦称续藏、注疏部。即佛弟子对释迦牟尼言教的注释和讲解,收入赞颂、咒释、经释及著述等,系由佛教思想的注释论著汇集而成。内容包括:哲学、

文学、艺术、语言、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多种学科。主要分为十八个方面,即赞颂部、般若部、秘密部、中观部、经疏部、唯识部、阿毗达磨部、律疏部、本生部门、书翰部、因明部、声明部、医方明部、工巧明邢、修身部、杂部、阿底峡小部、目录部。

自佛教传人藏区伊始,藏族学者即将梵、汉、于阗等文字的有关经论翻译成藏文,译师们为了避免自由的意译,均逐语句翻译,以忠实于原著。经历代翻译汇集,雕版印制的藏文大藏经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