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
时间:2008-01-28 19:56来源: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12出作者:曹志成 点击:
一、前 言
「缘起」思想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以及唯识
学派皆是以「缘起中道」之理念作为其学说开展的依据。作为瑜伽行
派(唯识学派)的重要论典之一的《摄大乘论》,要是系统地阐明瑜
伽行派所特有的阿赖耶识缘起与三性思想。依照《摄大乘论》的看法
,一切万法皆是从阿赖耶识中所现起的,因此,阿赖耶识(aalaya-
vij~naana)乃是所知的染净诸法的依处(正因)。(注1)
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并不是突然形成的,它是瑜伽行者综合
融会着部派佛教的「细意识说」以及「种子说」两大理论所形成的新
思想。因此,在本文,我们将先探讨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形成
过程,然后,再探讨《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对于阿赖耶识的「自相
有」的安立与证成。
既使是如此,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与三性思想仍然不免受到
中观学派的强烈批判,其中,最强而有力的批判,要数清辨与月称两
大论师的批判。
清辨在《般若灯论》、《中观心论》中对于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
的批判以及月称在《入中论》中对于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可以说是
中观学派面对瑜伽行派新兴
页226
思潮的挑战之强烈响应,从而展开了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空、有之
诤」。(注2)
本论文就尝试以《摄大乘论》的<所知依章>以及宗喀巴大师的《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入中论》的最佳注释本)为解释线索,来初
步探讨月称(Candrakiirti,650-)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
判。因此,本文的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二节)探讨瑜伽行派
的阿赖耶识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第三节)探讨《摄大乘论》
〈所知依章〉对于阿赖耶识的「自相有」的安立与证成;第三部分(
第四节)则探讨月称的《入中论》如何对阿赖耶识思想进行批判,第
四部分(第五节)则进一步反省《入中论》对于阿赖耶识之批判的效
力问题 ---- 厘清空、有两派诤论的焦点,并重新思考阿赖耶识的可
能意义。
二、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形成过程
「阿赖耶」( aalaya )一语是由 a- √ li (执着)语根所组
成,此语最早可见于阿含经之使用,此正如《摄大乘论》所引:
「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
阿赖耶,□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
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
出现世间。」(注 3 )
这里所使用的「阿赖耶」一语,主要指涉着「执着」、「爱着」
之意涵,它显然尚未与「八识说」的理论产生关连。「阿赖耶识」思
想的胚动,还是要等到部派佛教的「细心相续」问题的出现,才有较
明确的雏型产生。
《摄大乘论》就曾以「声闻异门说」来说明「阿赖耶识」与部派
佛教的「细心说」的思想关连:
「....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于大众部阿笈摩中,
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根本识,如树依根。化地部中,亦
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有处有时见色心断,非阿
赖耶识中彼种有断。」(注4)
由此可见,部派佛教的大众部的「根本识」(细心说),化地部
的「穷生死蕴」以及正量部的「果报识」,上座部分别论者的「有分
识」都与阿赖耶识思想之胚动有密切的连。底下,我们就进一步考察
部派佛教的「细意识说」、「种子说」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
想之关连。
页227
(一) 大众部的根本识思想
《成唯识论》第三卷里提到:
「大众部阿笈摩中密意说此名根本识,是眼识等所依故,譬
如树根茎等本非眼等识有如是义。」(大正藏,三十一册,
页十五)
《异部宗轮论》亦提到细意识思想,它说:
「心遍于身」。
窥基《述记》说:
「即细意识遍依身住,触手□足俱能觉受,故知细意识遍任
于身;非一剎那能次第觉,定佑细意遍任身中。」
此细意识即是根本识,根本识则是前六识的所依,因此,此根本
识(细意识)可说是阿赖耶识思想的原始雏形。(注5)
(二) 化地部的穷生死蕴思想
依据《成唯识论》第三卷看,化地部所说的「穷生死蕴」正是相
当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思想。再依据《无性摄论释》第二卷来看
,化地部是说有三蕴:一是「一念顷蕴」(一剎那有生灭法),二是
「一期生蕴」(乃至死恒随转法),三是「穷生死蕴」(乃至得金刚
喻定恒随转法)。《唯识述记》就此亦云:「唯第八是第三蕴」。由
此可知,穷生死蕴是类似于阿赖耶识的思想。(注6)
除了「穷生死蕴「思想外,化地部亦有类似于「种子说」的「随
眠」「恒居现在」、「后时色心,因此还生」的思想,如《异部宗轮
论》提到:
「随眠自性,恒居现在。诸蕴,处,界,亦恒现在」(大正
,四十九册,页17。)
此已在起灭间断一切法现象背后,指出蕴等一切法的念念恒在。
这恒居现在, 依窥基的解说,就是种子。 梁译的《摄论世亲译》 <
卷二 > ,也有近于种子的解说, 它说:「穷生死阴,恒在不尽,后
时色心,因此还生。于无余涅盘前,此阴不尽,故名穷生死」。(注
7 )
「后时色心,因此还生」,的确是很明显的种子论。但它的现住
现在与穷生死
页228
蕴的思想关连,到底怎样呢?对此问题、印顺法师在《唯识学探源》
中,解释化地部的「三蕴说」与「种子」思想之关连如下:
「化地部的三蕴说,或许是这样的:一念顷蕴,是一切有生
灭的现象界;后二蕴,都是不离生灭而相续转变潜在的功能
。一念顷蕴,指一切法的剎那生灭说的;后二蕴指相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