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部派佛教理论 >>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5)

分享到:

自于「同一个来源」(阿赖耶识),却差别宛然的原因。
   最后,<所知依章>说明了「本识」与「染法」「更互为缘」的关
系----「所熏
 
页236
 
的能生」的「阿赖耶识」与「能熏的所生」的「杂染诸法」,它们是
「同时更互为因」;有如「灯炷生火焰,火焰烧灯炷」一样,乃「同
时为因」。此正如印顺法师所指出:「本论的因缘观,重在种生现,
现熏种的因果同时。....  时间是建立在现行上的。种生现,现熏种
的三法同时,也都是以现行法为中心。」(注  41)换言之,「种生
现,现熏种」「同时因果」的「他生论」乃是《摄大乘论》的「阿赖
耶识缘起」的基本特色。-- 以上就是《摄大乘论》的 < 所知依章 >
对于「阿赖耶识」「自相有」之安立的说明。底下一节,我们就来看
月称的《入中论》如何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思想展开刻而彻底的批判

 
四、《入中论》对于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
 
   《入中论》对于唯识宗的「他生论」有三个批判要点:
   (一)即使不承认有阿赖耶识,「业」亦能生果;
   (二)批判离外境「识」有自性之说法:
   (三)破成立依他起性之自证分。
   其中,第(一)、第(二)批判要点,涉及到中观应成派对于阿
赖耶识的批判,因此特别重要;第(三)批判要点,虽然亦相当重要
,然非本文主要问题,因而,只能略述之。又,第(一)批判要点的
内容,相当于批判了《摄大乘论》对阿赖耶识「八种理证」的前三种
论证(持种证、业力熏习证以及结生相续证);第(二)批判要点的
内容,则相当批判了《摄大乘论》的「唯识无境」以及阿赖耶识「功
能」实有之思想。
   下文,我们分述三个批判要点之内容如下:
(一)即使不承认有阿赖耶识,「业」亦能生果
   我们再区分第(一)批判要点为四点来加以说明:(1)区分中
 观应成派与唯识宗思维方式(方法)的不同;(2)阐明不许有自性
 者亦不须阿赖耶识「自相有」。(3)阐明从已灭业生果之喻;(4)
 对质疑的答辩(释妨难)。今(1):
   (1)区分中观应成派与唯识宗思维方式(方法)的不同(再分三
   小点说明之)
 
页237
 
两派对空之解释不同----自性空与他空
 
   中观应成派认为「以中道观察诸法自性时,要从诸法自体空,乃
为自性空」;唯识宗则认为「依他起自相不空,由无异体能取所取说
名为空」。(注42)换言之,应成派的空是指「诸法以自相空」的「
自性空」,唯识宗的空是指「二取无」的「他空」。

世俗谛的两种安立方式的不同
 
   中观应成派对于世俗谛的态度,是有如世人一般的安立名言,并
不追求现象背后的「自生」、「他生」的原因;然而就唯识宗对世俗
谛的态度而言,其必定观察、色、受等法是由自生,还是由他生以见
诸法的真实性,换言之,它是以「追求根据」的方式来看待世间的名
言谛。(注 43)

两种「有」、「无」方式的不同
 
   唯识宗的「有」,不只是「名言安立」的「有」,而且还是「以
其自已的根据而成立」的「有」,故其所说的「有」实为「自性有」
;至于中观应成派的「有」则为「无自性」且为「名言安立」的「有
」。同样,唯识宗所谈的「无」乃是一法不起的「自性无」,而应成
派所说的「无」则是「无有实体」,有其(幻化)作用的「无」。从
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看,唯识宗的「自性有」与「自性无」是会堕
入「常见」与「断见」两边见中。因此,宗喀巴大师阐明应成派不共
的「缘起中道」如下:「由无自性故,离一切有边,由善安立无自性
之因果故,离一切无边,是佛护、月称解释龙猛菩萨意趣之别法。故
善分别二种有义与二种无义,极为切要。」(注 44)
   (2)阐明不许有自性者亦不须阿赖耶识「自相有」
(再分三小点说明)----
名言中不许有自相,不只能够离常、断二边见,亦有不许
  阿赖耶识亦善成业果系属之功德
 
   《入中论》的《释论》云:「如是于二谛中俱无自性,非但远离
常断二见。即业灭已经极久时,与诸业果仍相系属,虽不别计阿赖耶
识,内心相续,不失坏法,及以得等,亦极应理。」换言之,对应成
派而言,于名言不许有自相,虽不安立「阿赖耶识」「自相有」,仍
能善成立因果关系宛然之功德。(注 45)

由于业非以自性灭,故无阿赖耶识亦能生
 
   《入中论》就「不许阿赖耶识,业果关系亦宛然存在」,颂曰: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阿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
当知犹能生自果。」
 
   如果说,吾人造善,不善业后,第二剎那即已谢灭者,那么从那
时候起,乃至生果以前,应无彼业。其业已经谢灭而成无事,如何前
业能生后果呢?唯识宗为解答此困难,认为于已造业第二剎那谢灭之
前,业将灭时,存在一个阿赖耶识能够保存功能于其中,而业也就在
阿赖耶识中熏成习气,此习气就是业之果,由彼(习气)同类展转相
续,最后生果。然而,如就中观应成派而,则认为「业非以自性生故
,彼业亦非以自性灭,从非以自性灭业,引生自果,全不相违。故虽
不许阿赖耶等,业亦能生果。以是当知有一类有情已造二业灭经多劫
,仍从彼业能生自果,因果不乱。」(注  46)由于业的生起是无有
自性的「生起」,因而,「灭」也就是「无自性」的「灭」;故其「
灭」并不是一法不起的「自性灭」,而是能生业果的「无自性」的「
灭」。(破「业力熏习证」)
解释余义(再分两小点说明之):
   ㄅ、明灭无自性是不许赖耶之因
   唯识宗与中观应成派对于「灭」的看法之不同如下:唯识宗认为
「灭」不可说为有事,例如曲灭时,苗之一切有事皆灭,离曲之外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