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识变”刍议(9)

分享到:

   [40]同前注,梵文P191,顺6行;汉译P111倒10行。
   [41]同前注 梵文P160倒7行;汉译P42,彼有不可知执受处表别者。
   [42]《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品》,大正30,P488b。
   [43]《摄大乘论》,大正31,P135b。
   [44]《瑜伽师地论》,大正30,P580b。
   [45]《成唯识论》,大正31,P8c。
   [46]同前注,P10a。
   [47]《成唯识了义灯》,大正31,P716c。
   [48]《成唯识论述记》,大正43,P317a。
   [49]《大毗婆沙论》,大正27,P105c。
   [50]《大毗婆沙论》,大正27,P200a。
   [51]《大毗婆沙论》,大正27,P81c。
   [52]《俱舍论》,大正29,P30b。
   [53]《大毗婆沙论》,大正27,P108c。
   [54][55]《俱舍论》,大正29,P35c。
   [56]《俱舍论》,大正29,P35c-36b。
   [57]《顺正理论》,大正29,P
   [58]《摄大乘论》,大正31,P134c。
   [59]《摄论世亲释》,大正31,P329c。
   [60]《成唯识论》,大正31,P10a。
   [61]同前注,P96。
   [62]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梵文P154,倒10-8行,汉译P19。 在徐梵澄所译《安慧〈三十唯识〉疏释》中(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P3 ko‘yam· parin·mo nma? anyath tvam· kran·a-ks·an·a-ni rodha samaklah· kran·a -ks·anakryasya tamalbhah· 徐先生将其译为“变者何谓?变谓殊异性,果自性成就, 与因刹那灭同 △时△,与因刹那不同类,是谓识变。”
   [63]《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大正16,P698a-b。
   [64]《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大正16,P698b。
   [65]《成唯识论》,大正31,P1b。
   [66]同[64]。
   [67]《成唯识论》,大正31,P38c。
   [68]《成唯识论》,大正31,P1a。
   [69]《述记》,大正43,P487a。
   [70][71]《述记》,大正43,P487a。
   [72]《唯识三十颂》,大正31,P61a。
   [73]《述记》,大正43,P487a。
   [74]同[73]。 [75]《述记》,大正43,P238c。
   [76]《述记》,大正43,P238b,顺14行。。
   [77]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梵文P1 91 顺6-7行,汉译P111倒10-12行,语体译:“这识的转化就是分别。那些(我法)都是所分 别。因此,它们(其实)没有的,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表别状态的存在。”
   [78]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汉译P1 11,倒2行:“(由此)三种分别,于是一切所分别的器、我、蕴、处、界、色、声等物事, 都不是实有。”
   [79]《述记》,大正43,P241b,顺7-11行。
   [80]《摄论》,大正31,P139a。
   [81]《显扬圣教论·成无常品》,大正31,P549a,顺10-18行。
   [82]《成唯识论》,大正31,P7c。 《述记》,大正43,P298c。
   [83]《成唯识论》,大正31,P7c。 《述记》,大正43,P299a-b。
   [84][85]《述记》,大正43,P317a。
   [86]《成唯识论》,大正31,P11a。 《述记》,大正43,P3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