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经济学 >>

从宗教与文化背景论寺院经济与僧尼私有财产在华发展的原因(9)

分享到:

[30] 参 D.C.Twitchette 教授文页一四○。黄敏枝先生书页六○ ── 六一。

[31]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七六 ── 四七八。陈观胜先生 Buddhism in China - A Historical Survey, 一书(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1964,以下引用简称「Survey」)页二七一 ── 二七二。

[32] 参拙作中国佛教史传与目录源出律学沙门之探讨一文中篇(刊新亚学报七卷一期,香港,一九六五)页三一一。

[33] 参(注27)。

[34] 最古的「百丈清规」原型,参日本木村静雄氏古清规考一文(刊禅学研究第三十一期,京都,一九三九)页三六 ── 四六。又参拙作中国僧史所载持午的实践和面对的难题一文(刊本刊第六期)页三四一。

[35] 因此仕邦在学位论文中称此职为 Catering Manager.

[36] 参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九。黄敏枝先生书页四八。

[37]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一一六 ── 一一七。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六四 ── 四六六。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八 ── 二六九。黄敏枝先生书页五六 ── 六五。

[38] 因为续传昙崇传称李渊宅所成的清禅寺为「今之清明门内寺是也(页五六八中)」,大抵这句话是为了分别两清禅寺非同一寺院而发。因为据同书慧胄传,胄公的清禅寺是由他「草创基构」的。两传同由道宣手撰,假如这清禅寺就是李渊宅所成的清禅寺,宣公在慧胄传中应该提示一下。

[39] 参拙作中国僧史上的沙门社会活动资料一文(刊大陆杂志第六十七卷二期,台北,民七十二年)页四九。

[40] 「直岁」的职务,据禅苑清规卷三略云:「直岁之职,凡系院中作务,并主之。所为院门修造,寮舍门窗墙壁,动用什物,逐时修换严饰。及提举碾磨,田园庄舍,油坊、后槽、鞍马、舡车、扫洒、栽种、巡护山林、防惊(警?)贼盗、差遣工人、轮撰(选?)庄客,并宜公心勤力,知时别宜。如有大修造、大作务,并禀住持人矩划,及与同事商议?不得专用己见(页四四七正面上)。」上述虽然是北宋末的直岁职务,但我们可以推知道英在唐初百丈清规未创立前任「直岁」的职务,大抵两者应相差不太远。按「直」即「值」,故知「直岁」是每年轮值由寺僧担任负责一切维修、防护和种植等的主管人。

[41] 「别房衣」可能指在僧房中分隔出个人占用单位所用的一幅幅大布。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衣食所需条略云:「西方俗侣,官人贵胜,所著衣服,唯有白㲲一只,贫贱之流,祇有一布。出家法众,但畜三衣,西方暖地,单布自可终身(页二一四中)」,是印度所谓「衣」,是一幅布而已。如今南传佛教的僧侣亦仅以黄布披身为僧衣。

[42] 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有引用十诵律与僧祇律在这方面的律文(见其书页五一五 ── 五一七),但似乎未知四分律也有相关的内容。

[43] 参(注41)。

[44] 参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四 ── 二六五。

[45] 关于大乘佛典如何影响中国无尽藏的建立,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五一五 ── 五一七。

[46] 陈观胜先生说无尽财在公元五世纪之末出现,参 Survey 页二六四。

[47] 参日本矢吹庆辉氏三阶教の研究一书(岩波书店出版,东京,一九二七)页一一五 ── 一一八,及页五○一 ── 五一○。杨联升先生(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four money Raising Institute in Chinese History)一文(刊于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 / 3 Cambridge MASS 1950)页一七六 ── 一七七。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二○五 ── 二一二,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五一七 ── 五三六。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四 ── 二六六。黄敏枝先生书页七六 ── 八一。按,印度佛寺中的无尽财并不处理善信布施的金钱(因无人以现金布施)和售卖寺田的榖米(因寺院无田产),而且也没有利用无尽财的财力来进行种种社会福利事(参(注48)至(注54))或从事商业经营(参 (注60)至(注63))的记载,跟中国的「无尽藏」的处事方式很不同。

[48]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二一七。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七 ── 四一四,及道端氏另一著作中国佛教?社会福祉事业(法藏馆出版,京都,一九六六。以下引用简称「福祉事业」)页七一七八。黄敏枝先生书页三七 ── 三八。

[49] 参道端良秀氏福祉事业页八八 ── 九三。

[50]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一四 ── 四二○,及福祉事业页四一五 ── 四一六。

[51]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一四,及福祉事业页二二七。

[52]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一六,及福祉事业页二二八。

[53]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二一五 ── 二一六。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三八九 ── 四○六,及福祉事业页一八○ ── 一八六。黄敏枝先生书页一三二 ── 一三四。

[54]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二八 ── 四三○,及社会福祉页二二五 ── 二二六。严耕望教授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一文(刊唐史研究丛稿一书中,新亚研究所出版,香港,一九六九)页三七一 ── 三七二、三七九及四○二。

[55] 参杨联升先生文页一七七 ── 一七八。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五一四 ── 五一五、五二七、五三二和五三六,及社会福祉页一○八 ── 一一○。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五。

[56]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一七五 ── 一八四。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五三六 ── 五四○。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二六。黄敏枝先生书页八一 ── 九八。

[57]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四三 ── 四四九。

[58] 参 D.C. Twitchette 教授文页一二三。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七。

[59]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六九 ── 四七○。黄敏枝先生书页五四 ── 五五。

[60]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一三八 ── 一四九。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五○--四五三。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一 ── 二六六。黄敏枝先生书页九八 ── 一○五。

[61] 参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二 ── 二六三。黄敏枝先生书页一○五 ── 一○八。

[62] 参 Jacques Gernet 教授书页一六四和页二二○ ── 二二一。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四二○ ── 四三九,及福祉事业页二二四 ── 二二五。 陈观胜先生 Survey 页二六三 ── 二六四。

[63] 参杨联升先生文页一七九一九一。

[64] 参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页一○三。黄敏枝先生书页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