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缘
就外缘方面而言,研究条件涉及时势与教学研究环境之评估。
于动荡不安的时局里,文献亡佚散失,自然缺乏凭借;倘教学时间太多,分散时间与精力,钻揅工夫必然无法成片;如师资领先群伦,同学出类拔萃、且教学设备齐全,自然有如鱼得水之感。由是可知:内因条件固然重要,倘再有外缘条件之配合,则学问之造境,必然不同凡响;此所以欧美各国以牛津、剑桥、汉堡、巴黎、哈佛、耶鲁、麻省、芝加哥等名校为依归;东亚地区以北京、清华、南京、复旦、东京、京都等大学为郡望之重要理由。从学术传统、研究风气、馆藏文献到行政体制之配合,皆属外缘条件之范畴。至于工具书或资讯设备等问题,由于旁涉枝节过多,不繁于此殚述。
‘对治获益门’意味着研究者应视个人的见识、才情、学力、身心健康状况与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方能获得实益。就佛教之观点而言,研究者的性情与学问已深植于前世。所谓先天禀赋者,即令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亦非后天人力所能挽,且有遗传学之研究成果为佐据;而性情与宿世等流习气有关,[15] 学识之养成又与后天成长环境有关,
p. 348
故须审慎对治,善加调候。所以此门又名‘十世隔法异成门’;十者,多数之喻也。
六、差别显现门:研究进路
研究进路(researchapproach)又名研究途径,于社会及自然科学等领域中,亦有称为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者。
有别于研究典范代表某种世界观或哲学立场,研究进路指的是带着特定研究目标、沿着特定方向展开研究工作之准则。好比为研究工作找到了入门的管道,使研究者得以依照特定的路径来从事学术课题之探讨。当一位研究者已经透过对学术课题的掌握,建立起宏阔的问题视野,同时也对自身所处环境之主、客观条件有了适切的评估,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就是研究进路之抉择。
关于研究进路之确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一)以学门或学科为标准。例如:语文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符号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考古学等等。(二)以意识型态或哲学思潮为标准。例如,唯心论、唯物论、存有现象学、诠释学、演化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性别研究、后殖民研究等等。(三)以切入研究主题的问题焦距为标准。例如:宏观的(macro-)、微观的(micro-)或交叉并用的。(四)以研究对象或所要突显的研究技术为标准。例如:理论的、实验的、实证的、概念厘清的、义理的、宗教修练的、文献的、考据的、人物的、制度的、团体的、宗派的、体系的、比较的、对话的等等。[16] 关于这方面的参考文献,可谓相当繁多,有就哲学、文学、诠释学等进路来论陈的;也有就比较的、宗教的研究进路与方法来建构其思维理路者;也有就历史学或社会学的进路来说明历史哲学、知识社会学、历史书写理论、思想史学、心理史学等问题者;或是取径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与方法;以及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等方面来检讨科学理论者。如是种种对学科进路的分析与论陈,可谓沉沉伙移,不胜枚举。
p. 349
无论如何,对于这些研究进路,应该确立几项基本原则:(一)于每一种分类之内,有些可并行而不悖,有些却势如水火,难以相容;例如采取‘宗教/哲学的进路’,即成为宗教哲学之探讨,可是却不太可能有所谓‘唯心论/唯物论的进路’。(二)每种进路之间,可形成综合运用之情形,例如可以采取‘宗教学/唯心论/微观的/文献学进路’,亦可设计出‘社会经济学/唯物论/宏观的/制度的进路’。(三)研究者之所以采取某种进路,原因可能相当复杂,例如与学术专长、意识型态、思想偏好、研究诉求、治学习惯有关,切忌一概而论。(四)进路上的不同,并不表示价值上的优劣好坏,而是必须放到形成研究进路的整体环境去做个别对应的评判。(五)每种进路等于提示了一个方向,成为某种研究取向(orientation),并可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而衍生出许多的次进路(sub-approaches)。但若只有方向,依然有所不足,尚须顺着研究进路或次进路导出具体可行之研究法。[17]
若把上述问题带进佛学研究领域来思考,就会涉及到是否存在着专属于佛教自身的研究进路与方法。亦即有别于学术圈共法(一般方法;Common Method)之不共法(特殊方法;Buddhist Approach),以佛教自身的观点为线索,思考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研究佛学。
‘差别显现门’意味着研究进路可以标志出对特定学术课题的切入角度,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可能得到的研究成果。例如采取思想史/诠释学/宗教哲学/唯心论/宏观/外部符号批评/科际整合的进路来研究佛学课题,其结果必然与采取文献学/唯物论/微观/内部脉络检证/单一学科的研究进路形成很大的差异;如果‘无视于形成研究进路的整体环境,却单单拿某一进路去轻贱另一进路,只因所要轻贱的进路是“和自己不同的”或“不合时代潮流的”,就是很不恰当的做法’。[18] 是故此门又名‘一多相容不同门’,显示佛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彼此相容互尊之重要性。
p. 350
七、镕融任运门: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researchmethod)指在特定研究进路下开展的认知与判断程序。
严格意义上的方法(method),指建立知识的程序或手段,在比较宽泛的定义里,亦指特定的学术观点、解释原则或操作模式。因此,若采取宽松的定义方式,表示研究方法涵盖了对方法论、研究典范、研究议题、研究条件、研究进路、研究步骤、表达方式等主题之了解与掌握。若采取严格之定义,则研究方法表示‘运用特定的研究工具,从研究对象取材,进而很有步骤地对研究主题获致一定水准的认知或判断的程序’。[19]
所谓的认知与判断程序,听来不免觉得抽象,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研究方法乃是某种‘法无定法’、‘存乎一心’或‘得其圜中以应无穷’的概念运用程序;在没有确认研究典范、研究课题、研究条件、研究进路的情况下,根本无从判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换言之,所谓的研究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几乎是无从谈起的。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以‘研究方法’为主题的文献,谈的不外乎是研究典范的介绍、研究技术的传授、参考书目的陈列、征引文献的规矩,甚至是论文撰写格式、版面编排方式等细节之说明;洵有文不对题之感。[20]
勉强要谈研究方法,或许唯有将其置入动态的研究环境来理解,才有可能;例如分析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各有何种利弊等问题。然而,即使如此,此类涉及广博、专精之不同取向的研究方式,仍须顾虑对问题性质之理解;包括能否对应于所采取的研究进路,以及研究者能否胜任对此类问题之探讨等等与研究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