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大陆人间佛教六十年——邓子美(10)

分享到:

真禅法师(1916一1995),江苏东台人。白幼出家,受具足戒后,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镇江焦山佛学院,特别是南京华严师范学院、上海玉佛寺佛学院等。在玉佛寺佛学院见到了太虚大师,师事华严宗一代宗师应慈、太虚积极拥护者常惺法师等。曾任上海市佛协会长、玉佛寺住持。

从人间佛教思想的酝酿开始,百年来中国佛教史上存在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这就是反对或不赞成“人间佛教”提法的人或许各有各的理由,但总的来说针对着其变革性一面.而真诚地提出、提倡拥护人间佛教思想者(仅是利用而别有用心者除外)都缘于对现代世界大势有所了解,而不满当时佛教界的现状,不甘心佛教衰落与越来越被社会边缘化,试图有所振作,希望教界现状能有所改变,社会上的佛教形象也能因此有所改变。他们的主张往往以强调佛教传统上的依据作为证明,当然对传统的取舍又各有不同。从太虚提出教制革命、教理革命、教产革命被讥为“提婆达多”再世,到近年针对“人间”提法而突出佛教“超人间性”的议论莫不如此,而人间佛教提倡者所强调的历史继承性在开头也就是针对重重阻力、针对社会上的佛教形象而言。赵朴初于1981年重提人间佛教,1983年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报告中有关内容之所以相当温和,并不是他不很了解太虚、印顺思想,其原因之一是当时在大陆提倡人间佛教的阻力很大,需顾忌的方面甚多。真禅法师既了解世界大势,也深悉当年内幕,因此就人间佛教的提倡而言,基本上与赵朴老同步,但也有不少独到之处。其人间佛教思想较为独到的方面,则体现在他反对把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性与佛教各宗教义对立起来,强调人间佛教广阔的包容性。他指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早在一九四三年就于上海静安古寺的星期佛学讲座,作了《佛教与作人》的讲演,认为严持五戒是佛教的做人之法,广修六度是佛教大乘所说做人的道理。”并且说明了太虚与圆瑛一致之处。他葚至提出“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并引用《六祖坛经》与赵朴初的话以证明并说:“我认为禅法也是如此,它存在于人间,而且要利益人间。如果离开了人间,就不会有禅法,也就谈不上修禅。禅学思想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涉及到哲学、文学、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但从我们禅僧学禅、修禅来说,其基本內容就是人间佛教思想。所以我说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概括起来,不外平‘自利’和‘利他’,也就是净化自己和利益人群。”

他还举出充分的实例以证明,“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是把净化自己、利益人群这一人间佛教思想,作为他弘扬禅法的重要内容的。”“我的先师应慈老法帅,虽是华严座主,一生以弘扬华严闻名于海内外。但对:厂禅学思想也有较深的造诣。在他弘法利生的岁月里,坚持早晚坐香,冬季打七,结夏安居,真正做到了冬参夏学,从不稍懈。我前后追随其左右达十六年之久,受他禅学思想的影响颇深。他一生实践佛陀‘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宏旨,经常引用佛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指示教诫我们,并自己身体力行。可见应慈老法师也非常重视禅学思想中的人间佛教思想,把‘净化自己’和‘利益人群’作为他弘法活动的主要内容的。”笔者认为,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渊源于禅是很明显的,许多大德的思想也与人间佛教相通。当然,这些与印顺法师阐发的人间佛教思想不尽相同。

赵朴初把注重佛教学术研究,看成是我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真禅法师对此也十分赞同。他说:“从历史上看,佛教的兴旺不兴旺,发达不发达,主要是看佛教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怎样.我们说,隋唐是我国佛教的全盛时代,主要是那时候佛典的翻译规模空前,印度的大小乘佛典,基本上都被翻译了过来。同时高僧辈出,独立撰著佛教著作之风盛行。所有他们撰写的佛教著作,在数量上要比从印度翻译过来的佛典多得多。又如,我们说,民国年间,是中国佛教在近代的复兴时期,也是指那时的佛学大师和居士们撰著了大量著作。所以,我们今天弘传佛教,不仅仅是开放寺庙,供信徒瞻礼和供游客游览。主要还是要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要撰写佛学著作,整理佛教经典,发挥佛教义理,特别是要发扬佛教义理中积极的部分。”可以说,人间佛教就是佛教义理中符合现代社会宗教需求的“积极的部分”集粹,自然包容广大。真禅住持的玉佛寺也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宣扬与践行人间佛教的重镇,而且其包容广大特色被玉佛寺觉醒法师等继承发扬。

不但如此,真禅法师无疑还是华严宗风人间化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应慈法师的华严宗统,其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色就在于华严菩萨行。自1984年以来,他住持玉佛寺17年,每年春天都举行华严佛七法会,宣讲《华严经》,特别是其中的《普贤行愿品》讲得尤多。他的主要著作《玉佛丈室集》中,专列有《(华严经)与华严宗》、《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华严经十地品浅释》等重要文章,集中阐释了华严菩萨行的内涵:从对《华严经》的全面介绍及其注释疏理,到菩萨行愿发心、戒行以至修行时经历的阶位、境界等无不明白开示。正如学者所说,法师“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在修行中,依佛经所说,严格要求自己,从身、口、意三个方面对照,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与人与世为善,对世间发展有助益作用,具悲悯大愿的人间菩萨。”

与海峡彼岸相比,大陆最大的隐忧仍如赵朴初当年所讲,不少地区的人间佛教提倡仍停留在口头上与佛教报刊上,既缺乏有效组织,自主性也不够强,成效欠彰。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本文不过依据当代大陆倡扬人间佛教的代表性人物愿行作粗略评述,挂一漏万所致。无疑的是,六十年来大陆也显现出人间佛教道路无限宽广,继承着历史遗存的不同传统,适应着从大陆偏僻山区到高度现代化社区的不同社会生活,各寺院、僧团、教团依此思想指南,都能够根据当地宗教需求发展出不同的特色。华北、华南、华中、西南、华东各地人间佛教的弘扬中心也正在隐然成形。这是大陆佛教未来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