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隋唐五代佛教史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7)

分享到:


     结语

   通过以上对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的交往及其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背景的考察,我们看到,在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新政治局面下,巩固统一的事业更加复杂更加艰巨。隋文帝凭借关陇武力吞并陈朝之后,无视南北社会经四百年分裂后呈现出的巨大差异,一昧推行“关中本位”的高压政策,导致旧陈全境的全面反叛,使新的统一王朝的稳定受到危害。晋王杨广临危受命,在江南尽叛的严重情势下移镇江都,负责安定江南政局。他及时调整了文帝鄙夷南人的统治政策[(155)],进用江南人士,尊崇六朝文化,特别是对江南佛、道人物的延揽,利用宗教收揽人心,取得了巨大成功,巩固了国家统一,也使江南成为他的政治根据地,为他日后的夺嫡继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咄咄逼人的大隋王权和晋王杨广的反复延揽,江南佛教界首望的智 心存观望,凛然不附,对杨广在江都举办的佛道事业采取了不予合作的态度,希图远离政治自由地弘法传教。杨广对于大师的桀骜不驯也不是简单地施之以政治高压,而是极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延屈,试图施以恩惠软化智者使其就范。杨广深入细致地做天台宗创始人智 的工作并非没有成效,虽然智 至死也没有依附隋朝,但他的门人弟子们在他死后则积极主动地向王权靠拢,天台宗在杨广的政治扶植下终于最先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成为统一王朝的意识形态。晋王杨广和智者大师交往的实质就是隋统治者企图在政治上控制和利用智 。通过二人微妙神奇的交往,我们看到了智者大师凛然不屈的可贵人格,也看到晋王杨广虚伪阴险的政治品性;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青年杨广在政治上已日益成熟,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工于心计,极有耐心,以藩王身份坐镇江都十年,苦心经营,尊崇佛道竟成了他阴谋夺嫡周密计划的组成部分。最后他夺嫡成功当上皇帝也绝不是偶然的。
   注释:
   ① 笔者检索所见并参考过的研究论文有:中国学者周一良:《隋炀帝与佛教》,《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辑辑录,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编《中国佛教史论集二•隋唐五代篇》1977年版;谈壮飞:《智 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齐鲁书社1980年版;《名僧智 死之疑》,《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1982年第2辑;王光照:《隋炀帝与天台宗》,《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潘桂明:《智 的王朝正统观念》,《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日本学者山崎宏:《隋炀帝と天台大师智 》,《东洋史学论丛》,清水书院1953年版;《晋王四道场》,《东洋学报》32卷,1949年3月;《炀帝四道场》,《东洋学报》34卷,1952年3月,冢本善隆:《隋江南征服と佛教》,《佛教文化研究》第3号,1953年;《天台开创时代觉语二题》,《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卷,1953年;山内舜雄:《天台智者大师炀帝关系》,《印度学佛学研究》第5号,1957年。以上论文对笔者启发很大,除文中提到的有关论点外,余不一一注明,读者可直接参考上述论文。
   ② 近年来南京博物院编《东南文化》杂志,每年出一期佛教天台宗专号,大大推进了对智者大师及天台宗的研究。
   ③ 《隋书》卷五五《高劢传》。
   ④ [11] [26](101)(112)(142)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⑤ 《建康实录》卷二○《后主长城公叔宝》。
   ⑥ 《资治通鉴》卷一七六陈长城公祯明二年十二月。
   ⑦ 李商隐:《南朝》,《全唐诗》卷五三九。
   ⑧ [75] 《广弘明集》卷二五《宝台经藏愿文》。
   ⑨ 朱敬则:《全唐文》卷一七一《隋文帝论》。
   ⑩ 《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文帝开皇九年二月。
   [12] [21] [27] 《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
   [13] [24] 《北史》卷六三《苏威传》。
   [14] 《颜氏家训》卷二《风操第六》。
   [15] 陆法言:《全唐文》卷二七《切韵序》。
   [16] 《长安志》卷七。      
   [17] 《续高僧传》卷一○《彭城崇圣道场释靖嵩传》。
   [18] [50] 《国清百录》卷二《隋祖文帝敕书第二十二》。
   [19] [67] 《续高僧传》卷一二《江都慧日道场释慧觉传》。
   [20] [53] [54] [81] [83] [84] [86] [90] [91] [92] [93] [94] [95](103)(106)(111)(113)(117)(145)《国清百录》卷二《蒋州僧论毁寺书第三十二》、《晋王初迎书第二十四》、《王治禅众寺书第二十五》、《王谢书第二十七》、《王请留书第二十九》、《王重留书第三十》、《王许行书第三十一》、《述匡山寺书第三十五》、《王答匡山书第三十六》、《王与匡山三寺书第三十七》、《王遣使往匡山参书第三十九》、《王重遣匡山参书第四十》、《王遣使潭州迎书第四十一》、《王遣使荆州迎书第四十二》、《文皇帝敕给荆州玉泉寺额书第四十四》、《王从驾东岳于路遗书第四十六》、《王还镇遣迎书第四十七》、《王重请义书第五十》、《王受菩萨戒疏第二十六》。
   [22] 《尚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句疏引《左传•文公十八年》,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30页。
   [23] 《北史》卷七二《李德林传》。
   [25] 《评鉴阐要》卷四《苏威作五教使民诵之》条。
   [28] [36] [88] 《国清百录》卷二《述蒋州僧书第三十三》。
   [29] 《隋书》卷四八《杨素传》。
   [30] 《隋书》卷六一《郭衍传》。
   [31] 《隋书》卷八五《段达传》。
   [32](146) 《隋书》卷六六《陆知命传》、《荣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