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会早期史事及其在六祖门下的地位(8)
时间:2008-10-14 11:52来源:佛学研究网作者:徐文明 点击: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神会后人只能舍弃最合理的分割方法,而是硬在末田地与舍那婆斯之间插入二十代,如此保持了八代说后五代的完整性且保留了全部八位祖师,又在整体上凑成二十八之数,似乎两全其美。但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舍那婆斯与商那和修、优婆崛与优婆鞠多译名不同而拚凑成的世系,只能蒙骗外行,且无故删去弥遮迦(不是误脱),颇有削足适履之感,曲意作伪,不足为训。与此同一类型的还有《历代法宝记》的二十九代说(有弥遮迦)、宗密的二十八代说(前二十三代一如《付法藏传》,后四代同八代说,改须婆蜜为婆须蜜)等。此伪二十八代说之所以未受《宝林传》所载世系说的影响,是由于不愿、不能放弃神会,不能判定敦煌本产生于《宝林传》及原本《坛经》之前。宗密时代《宝林传》祖统说已然遍行天下,但他同样保留伪说,可为一证。《宝林传》祖统说的来历真伪在此不欲多辩,但其说本自曹溪,未必始于智炬,且至少没有敦煌本说等那样的明显错误,不如蜜多、般若多罗皆有出处,非是妄造。因此虽然找不到明显的证据可证敦煌本说后于《宝林传》说,同样亦无证据表明《宝林传》说取资于敦煌本说。倒是敦煌本说传神会八代说之流毒,影响了《宝林传》说的流传。神会幼年学道,秉性聪明,南北往来,求法心切。其志可嘉,其功难没。而他又好弄智巧,溺于知见,峻烈而伤及宽宏,机辩而有损诚朴,定祖之功皆见,固己之迹难掩。总其一生,功过参半,不可心存偏激,只述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