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记载表明了以下几点:(1)始航地是雷州半岛,乘的是中国船,至远海由蛮夷商船转送。(2)航海者是黄门译长,携带黄金丝绸,购回珍宝,这是官商。(3)其路线是:广东→印度支那半岛→麻六甲海峡→马来半岛→印度南部→斯里兰卡。(4)自汉武帝以来,印度南部的黄支国遣使朝贡,可见中印建交相当早。
后汉以来,中国与南海交通频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西域传》记载的有以下数次:(1)“逮王莽辅政,元始二年(2年),日南之南黄支国来献犀牛。”(2)“永宁元年(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诣阙朝贺。”(3)“永建六年(131年),日南徼外叶调王便遣使贡献。”(4)“天竺国一名身毒,……和帝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四年(161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5)前述桓帝延熹九年(166年),罗马皇帝马克·奥理略遣使贡献。
以上掸国即上缅甸,叶调即爪哇,身毒即印度,黄支即印度南部的建志补罗。掸国或许从陆上来,其他三国及罗马则肯定是从海上来的。
杜佑《通典》卷一八八《边防》中对历代南海交通作了个总结:“元鼎中(前116-前111年)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后汉桓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奉使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晋代通中国者盖鲜。及宋、齐,至者有十余国。自梁武、隋炀,诸国使至逾于前代。大唐贞观以后,声教远被,自古未通者重译而至,又多于梁、隋焉。”
东西海上交通既开,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方文化也随之传来,佛教率先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传到中国。尤其三国、东晋以后,遵循海道来中国弘法的高僧络绎不断。至唐代,弘法求法高僧往来于海上,形成高潮。
三、佛教陆上初输入说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传说很多,特别一些年代过早的传说,大多出于佛教徒自重家世,荒诞者多,可信者少。不过其中有的传说听来颇合情理,有的还被列入正史,近二千年来既成事实。然而近代以来,经前辈学者用科学方法考证以后,一些假的东西便暴露出来,恢复了历史真面目。这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叙述一下有关佛教陆上始入说所据的史料,找出其虚伪性,从而论证佛教海上初输入说的真实性。
1.释利防传教说。道宣《广弘明集》卷一一法琳《破邪论》记载:“如释道安、朱士行等经录目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始皇弗从,遂囚禁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
法琳在《破邪论》中所述的释利防传教说,南北朝以前无人谈过,其所据的典籍是《道安录》和《朱士行汉录》,但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卷一五《未见二十四录》中列举了《道安录》,可见《道安录》在隋代就已经不存在了,唐代法琳时当然更不存在。《朱士行汉录》也被费长房列入《未见二十四录》之中,可见在隋代也已佚失,法琳根本无法看到,何况朱士行作经目录这件事本身就不能相信。因此,释利防传教说不能信为史实。
梁启超说,秦始皇(前243-前217年)与阿育王(Asoka,前268-前232年)差不多是同时代人,“阿育王派宣教256人于各地,……当时中印海路已开,阿育王所遣高僧至中国未必不可能,但与当时被坑之儒同一命运,对思想影响不大。”
前268年阿育王即位,统一中印度,建立孔雀王朝,佛教中兴,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结集,派宣教士256人到国内外传教,这些都是事实。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三,传教区域是罽宾及犍陀罗吒(印度北部的迦湿弥罗及阿富汗南部)、摩婆慢陀罗(南印度奇士拿河一带)、婆那婆私、阿波兰多迦、摩诃勒吒(以上难确指地点,大概是印度边疆)、臾那世界(希腊人领土即阿富汗及中亚)、雪山边国(尼波罗即廓尔喀,今尼泊尔)、金地国(缅甸或马来半岛)、师子国(锡兰,即今斯里兰卡)。也就是东达缅甸及马来半岛,南渡海入锡兰,西逾波斯至地中海东岸,北抵雪山之尼泊尔,西北出阿富汗至中亚,东北因被匈奴阻隔,不可能到中国来。
2.休屠王金人说。《魏书·释老志》记载:“案汉武元狩中(前122-前117年),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
《魏书·释老志》把汉武帝从霍去病那里得到的休屠王的金人看作佛像,认为这是中国佛教流传的开始,这个记载显然是错误的。第一,获得金人的正确时间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霍去病破休屠王时,而决不是昆邪王杀休屠王投降汉朝时得到的。第二,金人是祭天的金人,不是佛像。最早将金人解释为祭天之神的是《汉书·金日愔传》:“武帝元狩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按匈奴的风俗习惯,每年三次(即正月、五月、九月的吉日)在龙城举行祭祀天神的活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