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8)
时间:2007-10-10 23:41来源:中华佛教作者:佚名 点击:
第四,佛教是像教、教义与图像并重,民间传播图像更为重要。“已知西域遗存的佛教文物的年代未超过公元二三世纪”,显然这是因为大月氏信佛是在2世纪的迦腻色迦时代,西域诸国则更晚。1世纪时西域诸国尚未信佛,当然没有佛教文物遗存下来。至于新疆以东的敦煌莫高窟迟至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方始开凿,中原地区的云冈、龙门石窟则更晚,可见佛教始入中国不是遵循西域陆路。
与此相反,南方佛教文物近年来却发现不少,而且时间较早,现记述如下:
(1)河北石家庄北宋村二号汉墓出土的两尊铜像。这两尊佛像是中国发现的最古的佛像,从此墓的年代推测,制作于后汉至魏晋时代。
(2)山东中南部沂南的北寨村发现的画像石墓。画像中有几幅图像受佛教影响,即头部有佛光等,其制作年代推定为后汉灵帝(168-189年)末年至献帝(189-220年)初年即190年前后。
(3)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石像。石像中有的被认为是佛像,即头上有高肉髻,右手呈施无畏印的形状,两手放在胸前的结跏趺坐,全身有凹形的身光等。据推定其年代为后汉末年,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像雕刻。
以上三处佛教文物遗存,足以说明佛教始入中国是遵循海路的,由交州、广州、江苏或山东半岛南部传入的。
第五,西方人把印度佛教分为南北两宗。南宗指锡兰(斯里兰卡)所传的小乘佛教,北宗指迦湿弥罗、犍驮罗地方所传的大乘佛教。而中国南方佛教(长江下流教派)传承南宗,北方佛教(洛阳教派)传承北宗,两宗兼承(即所谓复数佛教),海道传南宗,陆道传北宗,海道在先,陆道在后,故中国佛教的传播是自南而北。这是梁启超的见解。他还举例说:“(明帝感梦求法说中)明帝所梦为‘金人’,然以近世学者考证,北印度佛像无涂金者,‘金人’说始因笮融造金像而起,此印度案达罗派之雕涂也。又言蔡赍来之佛像为‘倚像’,倚像属西印度系统,若北方犍驮罗所造,则皆立像也。言‘又雍西门外之佛寺,千乘万骑,群象绕塔’,此明属西印度之图案也。以上区别今印度美术专家多能言之,吾因此益信汉魏间佛教皆欧〔人〕所谓南宗也。”伯希和也说:“南方教派成立之时,或在北方教派之前,此经(指《四十二章经》一引者)流行之区,盖为道安未履之地。《牟子理惑论》撰于广东,亦属南方教派,情形盖同。其最堪注意者,《四十二章经》及《牟子理惑论》皆为道安所未识而同为明帝感梦遣使、使臣赍还最初佛经(质言之《四十二章经》)故事之所本。……若承认此经原属公元一世纪扬子江下流教派之译品,则此故事似出扬子江下流佛徒之伪造,而以对抗创于二世纪之洛阳教派,并主张其教派与其经文在洛阳教派之先者也。”
我们再从桓帝信佛来看,北方佛教来自南方更为明白。因为在洛阳的桓帝同在彭城的楚王英一样,也是合祭黄老与浮屠。这点除上述襄楷上书之外,《后汉书·桓帝纪》也有所记载:“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成也)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后汉书·西域传》也记载:“汉自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桓帝在濯龙宫设置华盖(一种绸伞)祭老子,同样在这里设置华盖祭浮图,无论从祭祀仪式还是黄老、浮图合一的思潮来看,都与百年前楚王英所信之佛教一脉相承。这样看来,南方佛教传到北方无疑。
第六,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经典翻译家安世高(Parthamasiris)于后汉桓帝初年即147年来到中国,关于他的来华路线向来是个谜。慧皎《高僧传》只记“以汉桓之初,始到中夏”。其他安世高所译的经序也没有触及来华路线,如吴人康僧会《会般守意经序》说“遂处京师”,东晋人道安《阴持入经序》说“播化此土”,一般都认为安世高是从西域来的。但近来有人提出异议,吴焯说:“或由海路至广州也未可知。”镰田茂雄说:“关于后汉、三国时代佛教初传期的传播路线,我认为尽管光提到从中亚经西域传到长安、洛阳的内陆路线,但还不能简单地忽视经由南海的路线。……安世高巡回教化中国南方的传说,还有一个关于佛教传播路线的暗示。”《高僧传》关于安世高的记载有些是神奇怪诞,不足为信,但他从江西到广州,又从广州到会稽(浙江)是事实。梁启超说:“世高盖从海道来,在广州登陆,经江西北上,而在江淮间最久,江左人士受其感化甚深,故到处有其神话也。”不仅如此,从安世高的襄译者严佛调是江淮人,门徒陈慧是会稽人,以及其所译文体较为华美而且往往会与老庄学产生联想来看,安世高从海道而来,活动范围在南方较为近于事实。
安世高来华的背景是中国同安息国的通好。安息是阿尔萨克斯(Ausakes)1世创立的国家。张骞于公元前119年至大月氏时派副使到安息,安息国王率二万骑到东境迎接。后汉和帝元年(88年),安息国献符拔、狮子,次年又遣使朝贡;永元十三年(101年),又向后汉朝贡。四十七年之后,安世高来华。当时安息垄断了中国与印度、罗马帝国的贸易,海运业掌握在安息人手中,安世高随商人从海上来更合乎情理。
第七,前述佛教最早由陆路传入中国的文物和遗迹至今没有发现,即使在文献上也没有丝毫轨迹可寻;佛教由陆路传入的可靠记载最早不过2世纪末叶即后汉末年。《高僧传》卷一《支娄迦谶传》记载:“支娄迦谶亦直云支忏,本月氏人。……汉灵帝(168-188年)时游于洛阳,以光和(178-183年)、中平(184-188年)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时又有天竺沙门竺佛朔,亦以汉灵之时赍《道行经》来适洛阳,即转梵为汉,以光和二年(179年)于洛阳出《般舟三昧》,忏为传言,河南洛阳孟福、张莲笔受。……又有优婆塞安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又有沙门支曜、康巨、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驰于京洛。曜译《成具定意经》及《小本起经》,巨译《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中本起经》及《修行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