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果(8)
时间:2008-03-07 20:32来源:缘起作者:hreatsky 点击:
(五)究竟位
究竟即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槃转依妙果,是究竟的无漏界,诸漏永尽,性净圆明,唯佛具足,所作皆办。功德最胜无上,功成事毕,故得名究竟。
三、五位体性
资粮加行二位,皆以有漏的加行智为体。见道位以根本后得无漏二智为体。修习位十地,皆以有为无为诸功德法为体。究竟位即以如来菩提涅槃以为其体。
第三节 修断
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多
菩萨于诸行位中,修习无量法门,若随类摄,六种波罗蜜多可以摄尽;所以六波罗蜜多,是菩萨的正道,也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如《解密经》经中佛告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到彼岸。’六度的意义很多,诸大乘经论中广有解说,这里略说十二义如下:
(一)辨列:(1)布施,有财施、无畏施、法施三种。财施是布施一切财物,资益有情的根身。无畏施是帮助有情解脱水火野兽等和人为的逼迫等灾害恐怖,资益有情的心意。法施是为有情宣说如理的正法,使有情知道止恶修菩,断染证净,资益有情的善报。(2)持戒,有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种。律仪戒,即菩萨所受的防非止恶的戒法,包括五戒、十戒等七众所受的别解脱戒。摄善法戒,即菩萨所应修学的六波罗蜜多等善法学处。饶益有情戒,即菩萨应以善法资财神通等利乐有情等学处。(3)忍辱,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三种。耐怨害忍,即菩萨能忍耐他有情对于自己所作的怨对损害。安受苦忍,即菩萨自己修行道法的时候,于所遭受的饥渴寒热障碍等苦痛,能安然忍受,修道不退。谛察法忍,即菩萨对于甚深难解的法义,能以坚忍的意志审谛观察思惟,以求悟入。(4)精进,有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三种。被甲精进,即于所修善行发起大譬意乐,勇悍不退,如古人入阵打仗,先行被宠铠甲,即有威力,不生怯弱。摄善法精进,即正修行善法时进趣不息。饶益有情精进,即为利乐一切有情作诸事业,勇悍策进。(5)静虑,有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三种。安住静虑,即远离昏沉掉举等障定法,引生轻安寂静的等持现前,而能安住领受其乐,故名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即由定力为依止,引发种种神通功德。办事静虑,即由定为依,消除有情的饥渴寒热水火疾病等痛苦,成办有情一切的利乐事情。(6)智慧,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种。缘世俗慧,即通达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的五明智慧。缘胜义慧,即通达人法二种无我真实的智慧。缘饶益有情慧,即为有情作助伴等俱行的妙慧。
又《解深密经》等,说十种波罗蜜多,即从第六度中开出后四度。第七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此有两种:一迥向方便善巧(般若),二拔济方便善巧(大悲)。第八愿波罗蜜多,此有两种:一求菩提愿,二利乐他愿。第九力波罗蜜多,此有两种:一思择力(思慧),二修习力(修慧)。第十智波罗蜜多,此有两种:一受用法乐智,二成熟有情智。就六开十来说,则第六度唯是无分别智,后四度皆是后得智摄,唯缘世俗故。
(二)出体:施以无贪及相应思并彼所起三业为性,戒以受学菩萨时的三业为性,忍以无嗔、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为性,精进以勤及彼所起三业为性,静虑但以等持为性,后五皆以择法为性。此是约自性出体而说,若并眷属来说,则每一度皆以一切俱行的功德为体。
(三)释名:波罗蜜多得名,有总有别。总名者,波罗蜜多是梵语,波罗是彼岸义,蜜多是到义,随顺中国的语法,译言到彼岸。彼岸指佛果位的菩提涅槃,乃至一切的所知境界;由六波罗蜜多可以觉了一切事理性相诸所知境,达到佛果位的菩提涅槃,所以名波罗蜜多。《解深密经》说,由五因缘故,说名波罗蜜多:一、无染着故,即不染着波罗蜜多诸相违事。二、无顾恋故,即于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三,无罪过故,即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法,离非方便行。(间杂法,经中自说四种:(1)无悲加行,(2)不如理加行,(3)不常加行,(4)不殷重加行。非方便行,经说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四、无分别故,即于如是波罗蜜多,不如言词执着自相故。五、正回向故,即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提果。释别名者,《摄大乘论》说:于因中能破悭腾,于果中能裂贫穷,引得广大财位福德,故名为施。于因时能息灭恶戒,引得等持;于果时能息灭恶趣,引得善趣,故名为戒。能灭尽自己忿怒怨仇之心,及能无恚地自住安稳和不损于他而令他安稳住,故名为忍。能远离所有懈怠恶不善法,及能出生无量善法,故名精进。能消除所有散动,及能引得内心安住,故名静虑。能除遣一切见趣诸邪恶慧,及能如理的真实知法和如量的品别知法,故名为慧。
(四)辨相:布施等十种波罗蜜多之所以得名波罗蜜多,是有一定的因缘条件的,否则普通的善心凡夫和修解脱行的二乘人,也能修行布施持戒等,是否也可以称他们所行所作就是波罗蜜多呢?不能,这些人之所行,只能叫布施等,不能称为波罗蜜多。如《成唯识论》说:‘要由七最胜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一、安住最胜,谓要安住菩萨种姓。二、依止最胜,谓要依止大菩提心。。三、意乐最胜,谓要悲愍一切有情。四、事业最胜,谓要具行一切事业。五、巧便最胜,谓要无相智所摄受。六、回向最胜,谓要回向无上菩提。七、清净最胜,谓要不为二障间虽。若非此七所摄受者,所行施等(但名施等)非到彼岸。’
(五)不增不灭:波罗蜜多,总有十种,分之为二:(1)说明六度无增无减。(2)说明后四度无增无减。六度由两义因缘故,数目确定,即(1)由于饶益有情,(2)由于对治烦恼。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是饶益有情的波罗蜜多。精进、静虑、般若,是对治烦恼的波罗蜜多。所以数目确定,无增无灭。如《解深密经》说:‘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烦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