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1950

分享到:

·期刊原文

1950-2000年的中国藏传佛教研究

王启龙

[北京]法音,2003年第8期

14~23页

 

 

--------------------------------------------------------------------------------


【参考文献】
   [1] 牛山:《西藏佛教漫谈》,载《现代佛学》1950年第12期;慧吉祥:《西藏佛教概要》,载《海潮音》36卷3期,1955年3月;司马平:《喇嘛教简介》,载《历史教学》,1958年第5期。
   [2] 分别载《现代佛学》1956年7期和1957年6、7期。
   [3] 载《海潮音》34卷8期,1953年6月。
   [4] 载《现代佛学》1953年8期。
   [5] 喜饶嘉措:《让和平的祥光普照世界》,《为创造现实的人间快乐世界而奋斗》,载《现代佛学》1955年7、8期。
   [6] 载《菩提树》81期,1959年8月。
   [7] 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3~4期。
   [8] 载《现代佛学》1964年12期。
   [9] 载《现代佛学》1950年12期。
   [10] 载《现代佛学》1962年3期。
   [11] 载《现代佛学》1964年4期。
   [12] 载《世界宗教研究》1979年第1期。《民族史论文选》下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13] 法尊:《西藏佛教的宁玛派》、《西藏佛教的迦当派》,载《现代佛学》1957年10期、1958年2期。
   [14] 观空:《西藏佛教格鲁派概况》,载《现代佛学》1957年12期。
   [15] 虞愚:《法称的生平、著作和他的几个学派——重点介绍〈量释论〉各章次序所引起的争议》,载《现代佛学》1962年1期。
   [16] 载《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3年5月。
   [17] 载《现代佛学》1950年9期、1951年8期。
   [18] 载《文史》第三辑,1963年3月。
   [19] 此二文分别载《现代佛学》1954年11期、1957年12期。法尊法师的其他文章还有《大般若经中“一百零八句简介”》,《随念三宝经(从藏文经藏译出)》和(法尊口说,云极整理)《随念三宝经“浅”谈》,载《现代佛学》1958年7期、1962年6期。
   [20] 慧幢尊者:《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上、下)》,载《现代佛学》1953年3、4期。
   [21] 释谭英:《中论略议(宗喀巴大师著)》,载《现代佛学》1959年7期。
   [22] 隆莲译注:《宗喀巴大师的“律梅心妥摄颂”》,载《现代佛学》1957年12期。
   [23] 敬之:《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佛护、月称的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一》、《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载《现代佛学》1959年3期、4期。
   [24] 载《哲学研究》,1961年2期,1961年3月。
   [25] 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3~4期合刊。
   [26] 载《现代佛学》1961年4期,1961年10月。
   [27] 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1期。
   [28] 此据刘洪记、孙雨志(1999):《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 此为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的大致统计。
   [30] 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3期;《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2期。收入作者文集《西藏文史考信集》(377-405)。
   [31] 载《西藏研究》1992年1期,60-66。
   [32] 载《西藏研究》1989年1期,49-64。
   [33] 载《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1期。
   [34] 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3期。
   [35] 连载于《西藏民族宗教》1994年4期、1995年1期和2期。次仁央宗:《西藏宗教历史发展概述(之三)》,载《西藏民族宗教》1995年2期。
   [36] 载《中国藏学》(藏文版)1993年1期。
   [37] 载《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6期。
   [38] 同时刊于《西藏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1期。
   [39] 沈文载《西藏研究》1994年1期和《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3期;慈仁杰博之文载《西藏研究》1995年1期。
   [40] 比如杨承丕的《西藏的佛教》(载《西藏研究》1985年3期),范亚平的《西藏佛教浅谈》(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3期),罗桑旦增的《略说藏传佛教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载《西藏研究》1993年3期)等。
   [41] 载《西藏研究》1981年创刊号,22-35。
   [42] 载《西藏研究》1993年3期,125-129。
   [43] 载《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1期。
   [44] 载《中国藏学》1994年1期,57-68。
   [45] 王文载《民族团结》1983年10期;丁文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2期;任文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4期。
   [46] 比如王辅仁的《关于〈西藏佛教(喇嘛教)及其教派的形成时期问题〉——与王尧同志商榷》,载《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
   [47] 谢伟:《佛教在吐蕃王朝时期传入藏区的原因》,载《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编)第一辑(创刊号),1984年,此文又刊《青海方志工作资料》1988年1期;尼玛太:《也谈佛教传入藏区的时代问题》,刊处同上(1984,1988)。
   [48] 蒲文成:《关于藏传佛教前后弘期历史年代分歧》,载《西藏研究》1982年3期,127-132。
   [49] 谢佐:《佛教在西藏的“前宏期”和“后宏期”》,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3期;房建昌:《也谈藏传佛教后宏期》,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1期。
   [50] 载《民族研究》1981年5期,此文又刊《宗教与民族研究资料选辑》(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民族理论室编)198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