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

分享到:
            25页
 
   《大乘义章》的作者净影慧远  (523-592)(注 1) 是南北朝后叶
之义学大师,亦是地论南道学派的集大成者。由于他精通义学,著述
量丰理深,   被后世誉为「隋代三大师」,   与天台宗的智顗(
538-597) 与三论宗的吉藏( 549-623) 齐名。 慧远本姓李,祖籍敦
煌,后来寓居上党的高都,年十三时即从僧思禅师得度,并从阿阇梨
湛律师遍学小大经论,二十岁受具足戒,以法上为和尚,顺都为阿阇
梨,慧光十大弟子为尊证。随后慧远又跟随大隐律师五夏学习四分律
,得以剖析约断灭诤犍度,使之理会文合。历经多年对经律论三藏的
钻研后, 慧远最后专师法上学教,(注 2) 通达义理微奥,延承地论
之学。
   承光年间,北周武帝在邺集众僧于宫殿,叙议废教,当时五百余
僧众中,唯独慧远神色自若与武帝数番论辩,严词抗谏,其不顾生命
护教的精神,曾令上统等诸师感动得泣而谢之。周武法难期间,慧远
潜隐于汲郡西山,专诵《法华》、《维摩》等经。隋朝立国后,慧远
大开讲筵,帝敬重之,敕住兴善寺,后又为慧远建净影寺。《续高僧
传》记载,慧远在净影寺「常居讲说,弘叙玄奥辩畅奔流,吐纳自深
宣谈曲尽,于是四方投学七百余人,皆海内英华。」 (注 3) 可见其
弘化之深。 慧远深闇佛理,
───────────────
注 1: 有关净影慧远的传记,参阅《续高僧传》卷 8,《大正藏》卷
   50,页489上-492中。
注 2 :法上师承慧光,而慧光又师承勒那摩提学《十地经论》。慧光
   为地论宗之元匠。
注 3 :《续高僧传》卷8,《大正藏》卷50,页491上。
 
 
             26 页
 
 
又勤于讲述,随讲出疏,共有《地持疏》五卷、《华严疏》七卷、《
涅盘疏》十卷。《维摩》、《胜鬘》、《寿观》、《温室》等经并勒
为卷部,四字成句,纲目备举。另有重要著作《大乘义章》十四卷、
《法性论》等凡二十部一百余卷,可见著述之丰。
   《大乘义章》犹如一部佛教法义的小百科全书,以法数类聚方式
详释重要的佛教词汇。《续高僧传.慧远传》说:「《大乘义章》十
四卷,合二百四十九科,分为五聚,谓教法、义法、染、净、杂也,
并陈综义差,始近终远,则佛法纲要,尽于此焉,学者定宗不可不知
。 」,(注 4) 然依现行本,则有二十卷,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
聚」。其内容目次如下:
 
   1.教法聚─经典编,共三门。
   2.义法聚─教义编,包括佛性义、二谛义、八识义等,共二十六门。
   3.染法聚─实践编染缘起,包括烦恼义、苦报义等,共六十门。
   4.净法聚─实践编净缘起,包括五戒义、六波罗蜜义等,共百三
   十三门。
   《大乘义章》各篇之法数多从小数渐次增至大数,自六世纪后,
中国佛教颇流行这种以法数自小至大排列的类书。(注 5)《大乘义章》
含盖内容很广,义旨明晰,成为佛教术语解说的主要参考。由于慧远
属地论学派,故其诠释多以真心缘起之立场立论,虽如此,慧远亦参
酌当时流行的成实、摄论、毗昙、三论等诸学派的教义,对了解南北
朝时这些教派思想颇有帮助。再者,《大乘义章》引证赅博,广引大
小显密之诸经论释,保留了不少珍贵的一手资料。
   慧远的佛性思想主要出自《大乘义章.义法聚》中的〈佛性义〉
一章,此章置于「义法聚」之首,其内容之诠释详细且有系统,可见
慧远对佛性义之重视。(注 6) 他将佛性分五部分论述,分别为:
──────────────
注 4 :《续高僧传》卷8,《大正藏》卷50,页491下。
注 5 : 慧远的师父法上即曾撰《增一数法》四十卷;智顗亦撰有《
    法界次第初门》,建立修禅六十科之法数。
 
 
             27页
 
 
(一)释名,(二)辨体,(三)料简有无内外三世当现之义,(四)明因义, 
(五)说性所以。
 
   以下依序详论慧远的佛性说。(注 7)
 
         一、释名:佛性的意义
 
   慧远将佛性的意义分成「佛」和「性」二字加以解释,他说:
 
   佛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觉,返妄契真,悟实名觉,举佛树
   性,故明佛也。(注 8)
 
「佛」(Buddha)是「中国之言」,所谓的「中国」是泛指佛法传
播的地带,而此处的「中国」显然是指佛教发源地印度,而中国之「言」
则是指佛典使用的印度语言─梵语。Buddha的中文义译为「觉」,含
有「返妄契真、悟实」的意思。事实上,Buddha 一字是梵文动词budh
(enlighten)的过去分词当名词用,((注 9)意思是「觉者」
(enlightened person)。总之,佛(觉者)字义明显可知,至于「觉悟」
的内涵为何,则非三言两语可道尽。
   「佛」与「性」合用时,其意义因不同经论或论师的诠释而显得多
──────────────
注 6 :根据《续高僧传.法上传》,慧远之师法上曾撰《大乘义章》
   六卷,《佛性论》二卷,与慧远的著作《大乘义章》及其中的
   〈佛性义〉同名。可惜法上的著作已佚失,无从比较两人思想